第一章(第2幕)-第3/4页





        目前为止,季凡秋说的话,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传达到他的耳朵里,奇怪的是,她没有半句是为自己开脱罪名,似乎有不会被定罪的某种自信。但她刚刚的这番话却使老刑警陷入了一种错觉,就像被肆意延伸的藤蔓紧紧缠住脖颈般,令他感到一阵压抑。

        2.

        十字路口等待绿灯间隙,手机通讯录上的23个未接来电令高明亮感到烦躁又窒息,他短促地倒抽口气,随即将手机放回上衣口袋。

        汽车的挡风玻璃上,累积了一层薄薄的尘埃,如今正处十月,虽不是梅雨季节,但今年的十月却经常时不时地下起雨来。直到挡风玻璃上不断出现几滴硬币大的棕色污渍,他才发现这次的雨,似乎比平时来得更加凶猛。

        虽说是以个人的名义向报社请了假,但他自己也没有十分的把握,能够在众多媒体都广泛关注的案子上发表实质性的见解,更别提利用这件事咸鱼翻身。当然,这算是近年来,本市唯一一件足以撼动整个新闻界的事件。那些在别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人更不在少数,而自己踏进这个行列中的理由,听起来,并无不妥之处。

        因报社经费有限,于是在高明亮提出想要长期对事件进行跟踪采访时,社长也只是勉强点头同意而已,对于精打细算的社长看来,以社会各个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根本不缺乏专业记者在前线的独家报道。他并不认为高明亮此次会带回来什么像样的报道,当然,这期间自然不能算带薪工作。他要求高明亮以个人名义请了长假,高明亮很快接受了这个要求,随即动身,驱车赶往拘留所。

        自昨日在电视上看到季凡秋被拘的报道,到现在,距离拘留所仅有一个红绿灯的距离,高明亮反而有些感叹自己的行动力。

        他还记得离开家时,电视上播报这件案子似乎有了新的进展。那就是季凡秋的律师终于出现了,这是第一个与季家有关的人员露面,并且他还驻足回答了记者的问题,那个人,高明亮似乎有些印象。

        男人很高大,40岁左右的年纪,给人感觉很精壮,穿着有些发旧的黑色暗条纹西装。虽说长相并不算十分优秀,但他从内至外散发出来的自信,远比他的外貌看起来更加出色。

        ——陈律师,请问您接受委托是为了给杀人犯脱罪吗?

        ——季凡秋有没有交代究竟是谁杀人?

        ——听说您在业界胜诉率高达100%,这次的案件会不会打破您毫无败诉的神话?

        ——为什么会接下这个案子?

        ——季国安出了什么样的价钱?

        ——季国安有没有私下收买你,作为给妹妹无罪辩护的筹码?

        ......

        如同面对季凡秋一样,众人东一嘴西一句,场面再次沸腾起来。

        律师没有回答记者们的问题,而是面露微笑地反问记者。

        “请问在场的记者们,谁有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我方当事人就是命案真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