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做学徒也难-第2/2页
“老实人”,虽戏谑却广泛且无他词替代,即便是公认的嘲笑与贬低,远不如“诚实人”来的善意。直面老实人,剖析之,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却讳莫如深,对于认识农村社会与家庭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少数的老实人不惧流言蜚语,拿出勇敢的生活态度,虽肩扛压力也勇猛的前行。老实人全面社会角色的演变更多的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比如,霍君在延安文学里描述的:
我对父亲的恨和母亲对父亲的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它恨得很纯粹.不像母亲,恨里夹杂着无奈,绝望,还有牵挂.我对父亲纯粹的恨的开始是因为母亲.在村里人看来,父亲是个少有的老实人.父亲也确实争气,一心一意地扮演着老实人的角色,从来没有出过偏差。
余欣鸣根据电影《笨人王老大》描述了中国农村老实人的典型:
王老大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极其普通的农民形象。他勤劳,质朴、善良,艰辛而又默默地生活着,对未来始终抱有美好的信念,经常被老婆骂受尽邻居的欺负,面对生活他是那么的笨拙,又是倔强的活着。
魏玉荣在《父亲的双手》写道:
“每次端详父亲那双粗糙,变形,布满黄色老茧的双手时,父亲一生中经历的艰辛和磨难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父亲个子不高,性情倔强,只要他认为对的,一般没人能说服他.在连队,父亲是公认的好人,老实人.”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很典型的老实人,他老实的对我毫无帮助,即使我有抱怨也是无动于衷。这种老实表现为,你可以去做,但是你不要麻烦我。我是恨铁不成钢,但是我也毫无办法,我得靠自己了。
但是我的木工理想还是终究实现了。荒年头饿不死手艺人,他们都能比别人略好那么一些,或在经济上,或在见识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去学一门手艺,做了一个木匠,我跟着我的师傅走东家串西家帮人家打家具,我走到哪边,哪边的业主就说,这么小就出来劳动了,我心想不干活又能干什么呢?人家业主问的多了,我就常常问自己,是不是要一辈子做一个木匠呢?我想我不能这样活,至少也做一点努力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