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宝塔观想出窍法》
道经是收录天下道书编录的一本修炼之书,同样这两本书也将让崔崇认识这个世界的两条路。
道经依旧和武经一样,开篇明义:“道经开篇又讲:世间如苦海,人之肉身如渡海之筏,然苦海无边,筏终腐朽,唯有神魂坚固, 则可舍弃舟筏,以自身之力,游至苦海彼岸。”
一个认为修固身体就像加固船筏,这样才能渡海达至彼岸,而另一条路则认为人的魂魄就像船筏里的人,只要熟练水性就可以游到彼岸。
他那强大的灵魂境界,使他能够一下子就能领悟上面所叙述的意思。
武术的修炼, 分为练肉,练筋,练膜,练骨,练脏,练髓,换血,七大层次。
而武术中的练肉,顾名思义就是将身体的肌肉练的更加结实,反应更快。
而大乾王朝的讲武堂会将这样层次的武者称为武生。
能敌二三人之围击,而练筋也是全身筋脉收缩强劲,能大大提升一个人的爆发力,增加身体的敏捷性能做到能敌六七人之多。
达到此种境界层次的人被称之为武徒,也算是初窥门径了,据书中所说大乾军中的士卒多是此层次。
大大宣扬了当初大乾与大周的军力相差甚大,标明武功才是立国之根本。
练膜与练皮大成有共通之处,全身皮膜结实, 抗住打击,一发力, 人皮如牛皮一般坚韧, 却无法做到先知先觉。
而到了此层次的武者就是登堂入室了,讲武堂将这一层次定为武士。
与当初的世界有许多的共同之处,如果说之前的层次与各方面大成的层次有些许差距,那么练骨就是与练骨大成一样。
全身骨骼坚硬,洞穿力强大肉身更加敏捷,上一个世界中的练骨大成的大拳师与此相差无几了。
而练脏则是通过呼吸吐纳使内脏强大,呼吸连绵深远,体力悠长,几乎能力敌百人。行走疾如奔马,跳跃灵动如飞鸟,称呼为“先天武师”。
练髓是拳法修炼深入骨髓,这样的人被称呼为大宗师,他倒是听过许多宗师人物,如民国的太极拳杨无敌,八卦掌的董海川,还有形意拳被称为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之流在这个世界都担不起这个宗师的称号了。
而达到换血就是武中圣者,骨髓强大之后, 进过修炼, 全身血液焕然一新,所谓是练髓如霜, 练血汞浆。脱胎换骨,伐毛洗髓。
竟然能将各个武术境界做出如此精确的划分,他看完只觉得脊背发凉朝廷能让讲武堂对境界划分如此清晰,又何尝不是更好的控制武力所以才花费了如此大的力气。
他在这些记叙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武学境界的概括还有朝廷之计划深远。
而如果这些都还在他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话,当他看到下面还有一行字。
藏在夹行内,竟然还有一行蚊蝇小字:“练武不明窍,终究不能肉身成圣,也不能洞悉肉身之奥妙,人之一身穴窍,如上天繁星,天地众神居住其中,若有人能明窍修炼至于上天星辰呼应,则举手投足,威力无穷,擒龙掷象,如道家阳神之融神超脱,达致人仙之境。印月禅师于大乾朝立国三十年中秋注。”
印月禅师?这行注解中说了武学的更高境界竟然是人仙,难道真的能够肉身成仙吗?
他以前认为可能有法力,武术但是却没有想过神仙之流不过他也是知见障,他身体内的毕方以及穿越各方世界又何尝不是凡人之流能够做到?
他询问起还侯在身边那身穿锦衣的壮汉中年人,他躬着身子就默默的侯在崔崇的身边。
“这印月禅师是何许人也?”
他从文字中感受的到非常人可比的余韵,所以好奇的询问到他的身份。
过去的崔崇只知道书中圣贤,对于武林中的人物全然不知。
那锦衣中年人即使一直躬着身子依旧是面如常色,语气恭敬的回答道:“印月禅师是曾经大禅寺的长老,修炼《现在如来经》,通108穴窍据说当时已经是人仙级别的高手!”
“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