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33班附属中学



王聪聪感受到种种,更是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当即找到校长,表示自己愿意捐资一百万,今儿看到的所有孩子,不管是谁,家里有困难无法上学了,就从这一百万里出钱资助,并且留下了自己的微信号,说不管是哪个孩子遇到困难,都可以联系他。

校长老泪纵横,激动地说,我得替孩子们谢谢你呀。

结果本来不符合支教条件的他们,在校长大开绿灯的情况下,硬是在学校里祸祸了四个星期才走。好在清华三十三班人多,总有那么几个会些本领的,于是教体育的教体育,教唱歌的教唱歌,老二还带着孩子们一块儿练了一套腿法,剩下的没什么特长的,就跟孩子们谈心,大意无非就是要孩子们坚强,讽刺的是说这话的是一帮完全不坚强的人。

就孩子们而言,倒是很快乐,完全不同于以前来支教的老师们,虽然都值得尊敬,但是跟孩子们距离都很远,这帮人呢,用学校里一个班长的话来说,我看这帮大人怎么有点幼稚呢。

可能跟大家的想象不同,大家觉得这个地方这么苦了,孩子们你得努力学呀,就算不能锥悬梁头刺股,也得非常刻苦呀。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爱学习的而且学习又好的,一个班里没有多少人,很多人基础既差,也不咋上进,被父母拿着棍子打进学校来的人不在少数。

这个地方的人要么学的不好,要么学的好的人都走出山区不再回来了,长期以来,此地变化甚少而且甚为缓慢,多多少少有点恶性循环,以至于当地老人都说这个地方有魔咒。

清华三十三班的到来反而给这个魔咒打开了一丝缝隙,这帮人撒开了玩儿,跟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许多年,大部分孩子还是没有考上学,只能留在了当地,不过有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长期联系,不断的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支持一些资金,反而是这一届孩子在当地最有出息,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们模仿清华三十三班,创建了一个团体,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清华三十三班附属中学,凡是当年跟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玩过的,都在这个团体里,大家互帮互助,竟然也成了那里的一片天。

这次活动结束后,给孩子们带来改变的同时,清华三十三班的人思想也都受到了很大感触。有的人特别后悔,觉得当初自己觅死觅活,真是傻叉,决定洗心革面,奋起直追,积极面对生活。有的人从此吃饭再也不敢浪费粮食,怕对不起这些孩子。

当然,什么事也不是绝对好。有些人反而更悲观了,觉得众生皆苦,苦海无边。思想反而更加下滑,更加厌世。

王聪聪这一次活动,就好比一副药,治好了一批人,又毒死一批人。

还需要更好的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