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太和七年,  早秋,成越彻底俯首称臣,大周将士,  也可以返回故里了。

        周珏笑着将捷报亲自送到父皇手中,  父皇对这个消息十分振奋,  似是终于完成了一桩心事。

        不过他不一样,他高兴的,是他的姑娘终于要回来了。

        母亲大概也知道他的心思,笑着让他回去,  “如今也是时候了,  回头去礼部看看,  可有什么疏漏,等明静回来,  你们便要准备成婚了。”

        周珏眼中藏不住的笑意,  笑着拱手:“是,  儿子这便去。”

        玉京今年的秋日来的早,  这段时间每日都是晴空万里,  风和日暖。

        他想着若是明静能早些回来,  那冬日里正好有个吉日,适合婚嫁,若是赶不上,  那就在春日里,  正好是迎春花开放。

        时间如流水,  这些年过去,  百姓已经全然拥护如今的皇帝,  再加上义馆里皇后娘娘裴宁的声望,  当初对周瑾的一点不满,  全都消失殆尽了。

        周珏看着面前摞成小山高的折子,不禁摇头,又认命的拿起朱笔仔细批阅了起来。

        他那从前冷心冷情、只知军国大事的父皇,如今变得十分不同,许是身体的原因,对朝政并没有太大兴趣,反倒是整日随着母后栽花种草,养鸟逗鱼,时不时也会去义馆,还对立女户一事特别热心。

        父皇的身体现在并不算好,他作为儿子,自然要为其分忧。

        至于立女户一事,父皇也力排众议,让李芊芊当了这第一人,这其中,自然是千难万难,朝堂上唇枪舌剑好一阵子,屋顶都快要掀翻了,好在最后还是定了下来。

        周珏看着面前的折子,正是李姨递上来的,自从义馆与六部合作紧密之后,义馆中以母后和隋婶婶为首的女子,开始慢慢有了发言权来。

        母后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她如今与父皇已经成了百姓眼中的夫妻典范,更有人写了折子戏,专为歌颂帝后。

        他心里对此很嗤之以鼻,毕竟父皇和母后之间,全靠母后力挽狂澜。

        最特别的就是隋婶婶,本身她对朝政并无兴趣,但她最厌恶瞧不起女子的人,对立女户一事,十分赞成,见那些老古板整日攻讦女户之事,她便直接将立女户的所有支出,全都包揽了下来。

        她实在太有钱了,银钱砸的太多,旁人自然慢慢就闭嘴了。

        按隋婶婶说的就是,左右又没用他们的钱,多管闲事。

        所以如今义馆里的折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送上来了。

        或许,母后所想的,女子也能上朝堂的那副画面,在将来也能见到。

        说到底,只要日子过的舒服,没人愿意多管闲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