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蓝关县的地形大致分为山、川、原、岭四种。山指的是境内的秦岭山脉,以著名景区王孝山为代表,按照东北—西南走向分部。渭河最大的支流灞河就从蓝关县境内的秦岭山上流出,经过蜿蜒曲折的流淌形成了南部山区和北部岭区之间的一道河川,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县政府和好几个乡镇街道就分部其中。
原指的是闻名遐迩的白鹿原,陈忠实老先生的巨著《白鹿原》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白鹿原上已经建起了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等景点,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着关中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岭指的就是周家坡所在的岭区,这里和秦岭山区隔灞河而望,其间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不平。和川地最大的区别在于,岭区一年四季缺少雨水,只能种植耐旱的农作物,人畜的生活用水更是紧张,只能依赖于从各村地下冒上来的泉水生存。
在这片岭区的黄土坡上,人们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少量高粱等农作物之外,也会种植药材、花椒、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在农闲时期,村子里的男女老幼会成群结队地到庄稼地以外的坡地上去掏挖各种药材,挖回家的药材晒干之后,就等着药材贩子上门来收。为了多卖钱,有时村民之间会因为抢夺同一片药材地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由于周家坡所在的岭区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中药材,有人开始用自家的承包地种植黄芩等药材,甚至有外地人专门赶到周家坡来承包土地,然后雇佣村子里的人到地里种植黄芩。再后来,除了种植药材,大片被承包的土地上种起了白皮松。说是种植,其实只是移栽,将白皮松幼苗栽种到地里,等到幼苗长到符合要求之后,就通过园林绿化公司的收购,再被移栽到城市里新建的公园、街道、小区或旅游景点当中。
除了从黄土地里刨挖之外,用玉米棒子的外衣做成的手工艺品也是周家坡人创收的途径之一。在一口大缸的底部放上点着的硫磺,然后将剥玉米之后留下的玉米外衣放进大缸里再盖上盖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硫磺烟熏,玉米外衣会变得更加柔软且富有韧性。用木制的纺线车将玉米外衣加工成细长的绳子,再将这些绳子挽成各种形状的结,最后将同一形状的结串在一起,就制作成了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门帘。后来随着印染技术的出现,门帘的颜色和样式也丰富了起来。
农忙时种庄稼、收庄稼,农闲时割草、砍柴,或者挖药材、纺门帘,总之周家坡的人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对于周家坡的小孩子们来说,他们整日里在黄色和绿色中穿梭,黄色是黄土地和成熟后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庄稼,绿色是草地、树木和庄稼幼苗,他们从小就在劳动实践中长大,对大自然和农作物都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随着政策的开放,村民们开始大量养殖鸡、猪、牛、羊等家禽牲畜,甚至有人养起了兔子、野鸡等稀有物种。每到镇上赶集时,人们就带上自己家养殖的各种动物,换成钱之后再置办一些家里需要的其他物件。周康现在还记得母亲当时养的一窝鸡苗。这些鸡苗是母亲从众多鸡蛋中对着灯光一一挑选出来的,听说透过灯光可以看出哪只鸡蛋是可以孵出小鸡的。
母亲将这些挑选出来的鸡蛋放在一个蒲篮里,底下铺上一层棉絮,上面盖上一张废弃的抱褥,再把蒲篮放到炕头上加热,模拟母鸡孵卵的温度。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有小鸡破壳而出,
母亲擦去它们身上的血迹,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变得更加可爱,张开嘴叽叽喳喳的叫着。一开始母亲给它们喂一些小虫子,等稍长大一些,就开始喂食小麦、玉米等粮食。
一次周康和母亲赶集回来,发现炕上的蒲篮里没有了声响。当打开盖在上面的被子之后,一种惨烈的场面让母亲痛哭了起来。原来是老鼠趁着家里没人,钻进了蒲篮,将出壳不久的小鸡全都给咬死了。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鸡们此刻横七竖八地躺倒在蒲篮里,脖领上流淌出的血液染红了铺在蒲篮底部的棉絮。母亲在一阵嚎啕痛哭之后,将小鸡们的尸体埋在了门前的一棵柿子树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