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第4/6页





        曲英已经知道这两个小伙是林斐的同学,也是农学院的学生,她客客气气地谦虚两句,随后在烧烤时简单说起了她来这边的经历。

        曲英之前从事互联网工作,年轻时太拼命导致身体和精神上都有些问题,看现在还挺流行到农村疗养生活,找了一千多里地,最终决定在桂瑶村定居,并在村书记大力推销下,承包了这边20亩荒地。

        “不过这边的地实在太便宜了,一亩地每年承包价也才370块,我那阵子在网上看了个纪录片,大概讲述的是一个生态农场的建立。当时桂瑶村的书记不一直推荐我去搞那什么大棚菜种植项目嘛,我寻思着先搞大棚菜让自己农场先有一定的营收能力,然后再慢慢去建设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场。”曲英道。

        林斐不得不承认这个曲英姐确实很有想法。

        她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没想到深入聊聊才知道她今年竟然已经46岁了,而且女儿也都送去国外大学在读。

        “真的很少像您这个年纪,有您这样的魄力和执行力。”程帅道。

        曲英还聊到了她之前在城市里住着时,就特别喜欢在阳台养花,那时候她还曾想过,要是年纪大了,在大厂没有竞争力就辞职做个城市阳台养花的博主,她为此还提前做过市场调研。

        “从前年起,城市阳台种植相关产业和产品在这两年当中,业务交易金额都在直线攀升,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简直翻了一个倍都不知。我猜测接下来市场肯定也会往这边偏移,都说时尚是个圈,我觉得流行趋势应该也差不多,接下来几年时间里,家庭种植相关行业和近距离生态旅游行业也会掀起一阵小波澜,就跟十多年前那股子农家乐的市场潮流一样……”

        张儒赫听着抿抿唇。

        从曲英那边回来,林斐就忍不住问起程帅:“你们那边村书记,或者镇政府会对投资企业下这么大的扶持力气吗?”

        “就比如说个她投资盖大棚,做园区水电建设?”程帅撇着嘴摇头,他说:“这是你们这边有产业化的优势,曲英她的农产品只要生产出来,高价卖不出去便宜了总能卖的,所以政府也不愁她生意做不成,所以给她投资前期的基础建设,后期靠税收也能稳赚不赔。

        但我们那边不一样,我们那儿还没完全达到产业化,政府倒是很欢迎有人来投资,但到底政府自己都没底,所以在扶持这种中小企业发展时资金给得很谨慎。”

        林斐大概是能听懂。

        倒是张儒赫,他这会是憋不住了,看林斐两人之间短暂沉默,他另外挑起一个话题:“我觉得曲英说得挺有道理,最近的露营热不就是近距离生态旅游行业兴起的一个写照吗?而且最近互联网上确实有很多视频博主跑到农村租房,前期做改造农房的视频,后期住进来还可以拍三农题材的视频,反响都挺不错的。”

        林斐两人看向他,等待他的下文。

        张儒赫拍拍林斐肩膀:“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把你家的院子重新拾掇出来,差不多就跟曲英姐那种,然后开民宿,结合聂泽租的那个农场的经营模式,把菜地一块块租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