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之始 下
【九】定会稽
建安元年,孙策平定吴郡治所,整军休整。张纮、秦松负责军事谋划,张昭、陈端负责安民。程普、黄盖、韩当等将四出,平定前任吴郡太守许贡的残部。许贡不敌投奔了白虎山的大盗严白虎,但是任谁都知道孙策之志绝不在小,绝不会就此息兵,扬州各方势力人心惶惶。
这日,会稽城中。一身孝服的虞翻拜谒了会稽太守王朗。
“府君安否?”
宽面炯目的王朗今日似乎甚是憔悴。
王朗乃东海郯人,曾是前太尉杨赐的学生,算而论,他与汉灵帝还是师兄弟。杨赐死后,他为老师辞官服丧,传为一时佳话。陶谦主持徐州,王朗复起为官,因为替陶谦进献当时的长安朝廷有功,获封会稽太守。
“哈哈,大战在即,如何能安啊。不过,虞功曹不是在家守孝吗?怎地突然拜访本府?”
“属下听说,近日孙策在乌程再败许贡,兵锋直指余杭。属下虽在守孝,但心不能安,特来建言。”
王朗请虞翻入座,礼待备至。多年为官,“以礼待人”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哈哈。这孙郎的确有些本事。连刘扬州都不是他的对手。不过本府已经早已准备好了,军士粮草都已齐备。”
虞翻则没有王朗那份从容,他性格就是直。
“属下乃本郡之人,学于江东,有吴郡同学内通于我,孙策在由拳克许贡之后,其舅父吴景曾建言先彻底平定吴郡,消灭严白虎等人,再南下会稽。谁想孙郎却说,‘严白虎等群盗,没有什么大志,不会有大作为,应该先伐会稽’。属下听闻此事,特来告知。”
“当年孙文台威震天下,如今儿子横扫江左三郡,虎父无犬子啊。不过论及识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都投了袁术这种心怀不轨之辈,总算是没有看错本府。他这的确是个正确的选择,如果他先讨伐严白虎,本府绝对不会坐视良机,光复扬州迎回陈瑀为吴郡太守。不瞒仲翔,我也有耳目,孙策已经让吴景、孙贲、周瑜等人回归袁术那儿去了。如今军力以是减了三分。”
看到王朗如此胸有成竹,虞翻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
“明府在郡四年,罢祀秦皇,养民休息,深得郡心。然而兵者诡道,孙策年纪轻轻却骁勇非常,加之如今兵士正盛,明府还是避一避锋芒吧。”
“不然,《吴子》有言,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吴子所言这五者,本府难道思虑还不如一小辈吗?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来战便是。”
王朗言语仿佛春风拂面,如同太学授课。只不过虞翻已经过了听课的年纪。
“既然府君战心已决,属下也就不说什么了。四年来,府君待我甚厚,也与我会稽虞氏甚亲,家父生年曾有言,视府君如父。如若交战,属下请求戴孝参战。一报知遇,二履父命。”
王朗微微一笑,笑得还是那么风流倜傥。
“有虞氏相助,此战必胜!”
“大人,属下对我会稽山川水文略知一二,如若与孙策交战,固陵最是合适。”
二人之后详谈了军事部署及辎重配给。
虞翻走后,王朗的门生兼书吏的赵颇有所不解。
“先生,明明我们各个方面都具备优势,虞功曹为何劝您避开锋芒?”
王朗冷笑。
“兵者,凶也。虞氏乃会稽豪族,家大业大,如果会稽惨遭战火荼毒,岂不是要殃及他们祖业?毕竟嘛,换谁统治这会稽郡,都不敢不重视他们虞家。”
“那为何会自请戴孝出战呢?”
“所以说,虞翻才是这会稽郡的才俊啊。”
“那先前请战的周昕大人图得什么呢?”
王朗意味深长地笑着回答道:
“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数日后,孙策军与王朗军于固陵港隔着浙江对峙。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孙策军积极采取突击、渗透、夜袭等战术,但是均未起到效果,这使得战争逐渐焦灼。战局越发对客场作战的孙策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