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情仇 下-第4/6页





    “陶公见笑了,玄德苦出身,为生存所迫。相比大人纵横四海,我真的不值一提。”

    陶谦无力地笑了下。

    “乱世之中敦厚不足以自立,穷兵黩武也无助于当下徐州。只有整合各方,文武兼修,才是守护徐州之道。玄德不用推辞了。糜竺,曹豹,你们去帮助玄德促成这件事儿,尽一切办法说服豪族与军队。好吗?咳咳咳。”

    糜竺正在犹豫,曹豹没有说话。

    “咳咳咳,老夫还没死你们就不听命令了吗?”

    糜竺、曹豹二人赶忙表示服从。

    不过,这两人的反应就让刘备看出了他们不同的心思。糜竺在忌惮丹阳军,同时揣测陶谦的真实用意,曹豹则是心中不服,碍于陶谦命令不得不服。当然,刘备也在揣测着陶谦的用意,看来这位资深的机会主义者在人生的最后要将“遗产”压在自己身上了。毫无疑问,这是一笔有风险的投资,刘备则是因被投资而有风险。

    在刘备眼中,“徐州”是一个十分麻烦的“大生意”。刘备如果不接受,那就是没野心没担当,放弃了通往成功之路,会被徐州官宦所蔑视,难以立足;如果接受,那就等于接手了一个大麻烦,背离了公孙瓒,得罪了曹操,被袁术盯上,总之,很有可能会死在群雄逐鹿之中。

    陶谦、糜竺和他自己都是生意人的脑子,买卖就要精算盈亏。三人各自迅速盘点资源、权衡利弊之后,这笔事关徐州的“大买卖”今天算是立下协约了。只有曹豹,还在思考,陶谦怎么就看上一个来自幽州的织鞋贩履之徒。

    ————————————————————

    【十一】夺濮阳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听闻吕布袭了兖州,当即约陶谦签订和约,以沛国彭城琅琊为界,双方互不侵犯。还未得知吕布袭取兖州的陶谦,迫于襄贲沦陷、郯东惨败,内部普遍接受了这个合约。然而只有陶谦与刘备嗅到了形势的诡异,但曹操更高一筹,用袁绍入侵青州需要曹操为援军的消息为饵,成功地误导了陶谦,另外也使刘备不敢返回青州,因为他怕被曹操中途截杀。

    和约一定,曹操军宛如疾风一般向兖州行军,但当进入兖州,曹军的行军开始变得谨慎。东面琅琊国和东海郡的军队要翻越地形崎岖的泰山山脉,而彭城方面的军队则要穿越地形同样复杂的东平地区——这个地方也是他在打青州贼时,打过无数伏击的地方。

    《孙子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然而曹操最终发现,提心吊胆的行军,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因为吕布根本没有为其设下埋伏,甚至没有派来一兵一卒到兖州南部阻止自己。

    曹操的乐观精神油然而生,大笑着对戏志才、曹仁等人说道:“看了吗看了吗?吕布果然是个匹夫。得了兖州,竟然不来抢东平,也不去泰山之道据险要打埋伏,而是屯在濮阳,我就知道他没什么本事,不能把我怎么样。”

    于是曹操心中产生了一种信念,吕布虚有其表,一战可灭。

    曹军在州府鄄城休整一日,曹操也顺道看了看家眷,同时对保护其家眷的夏侯惇,以及保全三城的荀彧表示感谢。他还嘉奖了一个人,解救夏侯惇的韩浩。然后,曹操就带着主力,向濮阳进发,很显然曹操期望一战而定。

    哪知道,开战之后,曹操才发现,如同他对归途的提心吊胆一样,“一战而定”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战争开始,吕布便让张辽带领着精锐骑兵隐匿了踪迹。高顺所率陷阵营为前锋向曹操发动冲锋。曹操军也是训练有素,迅速做出反应。曹操指挥曹仁率领骑兵向陷阵营侧后方突进,企图切断吕布军与高顺军的联系,慢慢吞掉。可谁知高顺所统帅的这支装备精良的特殊部队,越战越勇,曹操亲自训练的精兵竟然也不能奈何。

    就在曹军几乎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难啃的骨头上时,曹操发现夏侯惇统领的青州军方向却发生了骚动。原来,开战时消失的张辽军突然出现在了青州军侧翼!

    青州兵很快被这只天降骑兵打得狼奔豕突。夏侯惇奋勇抵抗,与张辽交手,可他终究是人过中年,而张辽青壮气盛,缠斗一番后夏侯惇因体力不支而渐处下风,于是果断指挥尚有秩序的军事力量向曹操中军方向收缩防御,以缓冲张辽的突击威胁。但战败的恐慌还是开始在曹军内迅速蔓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