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情仇 上



    【一】战幽州

    初平四年(193)冬。幽州蓟城外不远的高地上,有一位老人望着这座新筑的城池,随风摇曳。瘦削脸,山羊胡,厚大的兽皮裘与他的身材格外不搭,里面棉服上的补丁若隐若现。

    “尾敦,各部人马怎么样了?”

    “回禀使君,鲜于辅、齐周正在前往阻截渔阳赶来救援公孙瓒的邹丹所部,骑都尉鲜于银则在全力阻挡从南方赶来的公孙范所部。”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还没有拿下这座城!不是说城中逆党不过千人吗?他们为什么不交出公孙瓒呢?非要螳臂当车!”

    面对逐渐竭嘶底里的幽州牧刘虞,尾敦无言以对。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作为官宦子弟,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严于律己,凭借丰富学识与俭朴清廉的为官哲学,平步青云。在成为幽州地方长官后,对内宽以待人,实行仁政,深得人心,政绩斐然;对外以柔克刚,平等对待,感化乌桓,和谐共处。可这个公孙瓒本是州将却目无尊上,妄想架空刘虞独揽幽州兵权,此外他还不断培养个人实力,纵兵抄略骚扰民生。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大,以至今日无法挽回的地步。

    数年筹划,起初不得兵心的刘虞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和政治魅力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可他对日渐嚣张跋扈的公孙瓒仍旧采取忍让态度。

    就在去年,即初平三年,公孙瓒兵败界桥,回来后在蓟县另筑小城自守,不断搜刮蓟县粮草钱财。虽然他成功驱逐了袁绍派来入侵幽州的崔巨业,并在巨马水斩杀袁绍军七八千人,但在反攻龙凑时再次被袁绍击败。为了恢复元气,公孙瓒对幽州百姓的盘剥越发深重。

    刘虞决心抓准公孙瓒四处搜刮粮草准备过冬之时,对其驻地蓟县发动袭击。与公孙瓒亲近的从事程续企图拖延,被刘虞果断处决。随后,刘虞一口气发动了10万大军包围了小城蓟县。

    不过,令尾敦无言的并不是公孙瓒军战斗力太强,而是因为久攻不下这座小城很大原因是刘虞的指挥问题。刘虞以父母官为己任,不忍心伤及无辜,于是颁布命令,尽可能不杀人,而且禁止对城池进行火攻,更不得劫掠百姓。战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抓住公孙瓒,审判正法。

    鲜于辅等人曾经也劝过刘虞,采用强攻战术早点解决。可是刘虞则回复说:“尔等以为孤不知兵法吗?兵书有云,十则围之。又云,攻心为上。我善待蓟城军民,蓟县军民自会善待于我,当年张纯因何而被门客王政所杀?”

    没错,当年公孙瓒搞不定的反贼张纯,就是被那个受刘虞仁德战术感化的王政所杀,从而也成就了刘虞上任幽州后的第一大功。

    “大人所言甚是,可是公孙瓒本部皆是他精心挑选的士卒,号称‘白马义从’,这群人大部分由亡命之徒、公孙宗族、战争孤儿组成。而且公孙瓒在幽州的威望也绝非张纯这种逆贼可比......”

    话还没说完,刘虞就制止了他。

    “不必多虑。”

    然而开战后,公孙瓒分部各地抄略的军队纷纷前来救援,而且速度之快超出预期,仿佛早有准备并大有反包围之势。时间一久,局势自然会对刘虞一方不利。

    尾敦看着刘虞那雪白的山羊胡,随着他的喘气一上一下,口鼻优雅地冒着白烟。在风声呼啸良久后,心塞地低声说道:

    “如今乱党已经插翅难飞,请大人放心,公孙瓒必会遭受应有的惩罚。”

    “公孙纪的部队也参与攻城了吗?”

    刘虞指着一只正在向蓟县南门移动的部队发问。

    “是的,正在赶往南门。”

    “唉,希望城中能够和平开城,这样我蓟县百姓就不必受这战火之苦了。”

    “大人......”

    尾敦看着一脸悲悯与忧伤的刘虞,心中百感交集,单腿跪地,垂首抱拳说道:

    “尾敦愿为大人赴汤蹈火!”

    刘虞吃力地扶起了尾敦,和颜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