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 下
【九】信口诌
虽已近春,寒风不减,汉宫依旧肃杀。而大汉相国府似乎已经热闹了起来。
一大清早,骑都尉吕布就站到相府门口迎接到访者,深受董卓信任的中郎将、校尉及幕僚们陆续进了相国府,徐荣、董越、段煨、胡轸等一干中郎将,还有李肃、华雄、李蒙等都尉,他们中的不少都是风尘仆仆从地方上赶来,现在相府之中估计已经是这天下间最强的军官阵容。若非牛辅带着李傕郭汜等人正在河东浴血奋战无暇脱身,怕是还要在这“最强”前面加个“最豪华”。
现在京城的街头巷尾都知道,关东地方官员进行密谋,给京都文臣武将送来了一份“春贺之礼”,显然收到“礼品”的相国府得考虑给予适当的“回礼”。
吕布确认了最后一个宾客,就转身前往相府大殿参加“宴会”。可他不免有些怨气,虽然他如愿掌控了先前丁原的并州军团的精锐部分,并获得了董卓所许诺的荣华富贵,但堂堂“飞将”如今却被士大夫和屁民们讽刺成了相国“看门狗”,这着实窝囊了些。
他只能装作听不见。毕竟董卓也不曾亏待于他,虽说不至于真到亲如父子的地步,起码比那些酸腐文人更看得起他。
在吕布刚靠近大殿时,就听到董大人气急败坏且声嘶力竭地骂娘声。
骂的谁?过去或许可以猜测为不给面子的士大夫、办砸了事情的军官、甚至叮了相国大人的一只蚊子。如今,吕布连猜都不用猜,董卓骂的必须是那群送上“大礼”的关东群“鼠”!因为,那晚将“大礼”“呈”给董大人的正是他吕布。
吕布入门就位,此时董大人情绪也已经稳定了许多。
“首先,从今日起,京城进入高度戒备,士大夫们的通信都要严加盘查,你们也要相互监督,如果有吃里扒外的,一律格杀勿论!”
显然话中还透露出凉州派系诸将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其次,打仗需要军队,驻外地的就地拉兵丁,京城也要动员起来,能打仗的都给老子征进军营!”
话音刚落,幕僚郑泰大叫一声:“相国三思!”
诸将官把视线集中到了郑泰身上,这个中年书生今天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吗?
郑泰话已出口,也不发憷,沉着说道:“相国大人,为政在德,不在人多啊。”
董卓不悦,但还没被点爆,半是讽刺半是试探:“依照先生的意思,军队就没用了是吗?”
郑泰很敏锐,听出话中有话,赶快发挥读书人的聪明才智进行辩解:“不是没有用,而是关东(函谷关东)那帮叛贼没必要用那么多人去讨伐,小人不才,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光武以来,山东(崤山东)人久不征战,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所以他们人数再多,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他顿了一下。
“第一,明公出自关西(函谷关西),年轻时就成为了国之良将,研习军事,久经沙场,名振当世,世人敬畏。”说完抬眼望了一下董卓,见他面色好看了许多。
“反观关东群贼,袁本初是个公子哥儿,张孟卓(张邈)是个土包子,孔公绪(孔伷)是个绣花枕头,而且他们根本不懂军事啊。怎么能跟大人您叫板呢?这是第二点。”诸将闻语有的不禁大笑起来。
“第三,当今的关东,素乏精悍的文臣武将。没有有孟贲的武勇,没有庆忌的矫健,没有鲁仲连的口才,也没有张良陈平的计谋。没有这些人才,他们能成什么大事呢?”众人已有人点头称是。
“第四,他们各怀鬼胎,所以不会齐心协力。第五,关西人常与羌胡作战,民风彪悍,战力非凡,所以此战必胜。更何况,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以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等八种强兵,如今都为明公所拥有,做为爪牙,那么关东贼军与您的军力相比不就更是天地之别了吗?这可以算作第六点。”听到这儿,董卓已经喜笑颜开了。
郑泰心想,一不做二不休,我就把你夸上天吧。继续说道:“第七,有明公作为主帅,众将齐心,如此凭借众志成城来对抗关东那解合之众,必然是如秋风扫枯叶一般。而且我听说,战有三亡,以乱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反贼们全占了。而明公执政公平正义,讨灭宦竖贼子,忠义立于天地,此乃三德是也。故而,您奉天子之辞讨伐有罪之人,当今天下谁能抵挡?!这已经是第八点了。”这句说完,只觉议事厅的气氛瞬间洋溢起了春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