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张柬之来访(感谢盟主:师兄)-第2/3页
管家闻言一愣,不敢有任何耽搁。
李重润来到正堂时,张柬之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心事重重,似乎有些焦急。
“哎呦,绍王殿下,您可算回来了。”张柬之看着出现在门外的李重润激动的迎了上去。
“张大人,幸会,幸会!”李重润彬彬有礼作揖,看着面前倔老头张柬之。
之前见过几次,只是没有过多的接触,但每次都会格外留意些。
相比狄仁杰而言,张柬之或许没有那么出名,可能只是因为二人生长的时间线过于重合,但对于历史而言,二人都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公元705年,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划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并迫使武则天让位于李显。
若说狄仁杰与武则天规划了李唐江山的历史走向,那么说张柬之为武则天将李唐江山还给李氏做出巨大贡献也不为过。
对于这位正直的超级宰相,李重润的心中尽是尊敬。
看着迎上前的张柬之,李重润紧忙迎上前去,搀扶住张柬之的胳膊。
这一举动令张柬之一惊,紧忙说道:“殿下万万不可。”
说着,张柬之便要挣脱李重润的搀扶。
“张大人不必拘泥,重润是晚辈,让您等了两次属实不对,若不是近日繁忙,重润定登门拜访。”
李重润所言并非推脱之词,却有寒暄之意,就算是他想要登门拜访,也未必敢去。
整个神京城几乎都知道李重润与狄仁杰、魏元忠的关系,若是再明目张胆拜访张柬之的话,必定会让人留下话柄。
到那时,只会令自己的处境越发危险。张柬之深夜拜访也是为了避嫌,想到此处,李重润心中心里掠过一丝苦笑与感动,稍纵即逝。
“不知张大人深夜光临所谓何事?”李重润没有多余的寒暄,直入主题。
“哎,吐蕃边境战事吃紧,我朝将领损失惨重,若再有两个月无法平乱边关战事,吐蕃与武朝接壤的三座城池,就要失手了,若非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来求绍王殿下破局。”张柬之的话语中充满无奈,而后又心生希望的看着李重润。
李重润闻言,心中一惊:“什么?吐蕃边境?”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焕发生机。
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和亲、共同发展的典范。她为吐蕃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文化,使汉藏民族间团结友好的局面不断增强,为推动唐蕃关系的发展,促进吐蕃经济的繁荣,加强汉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有佳话说: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为什么这会有吐蕃边境战乱?李重润心中存有一丝疑虑。
“张大人,且不说吐蕃边境为何战乱,我一个闲散王爷,有心杀贼无力冲锋陷阵啊!”李重润说话间,还秀了秀并不强壮的胳膊。
“殿下有所不知,此时正值暑期,边关战士粮草充足,兵甲丰盈,却单单有一事无法解决,军中醋布着实无法供应战士消耗,若是半月内无破解之法,边境三城就要……就要失守了。”张柬之痛心疾首,手足顿挫。
“醋布?”
很多人对醋布都有误解,李重润也是,他还没未到这个世界之前,也看过很多关于醋布的解释,说醋布是用醋煮过的布。吃饭的时候,只要把“醋布”放进水里,里面的醋味就会跑出来,便于调味携带。
实则不然。
醋布实际是干海带,古代制盐成本太高。更是敛财的好手段,而人又不能不吃盐,否则必死。
海带本身含盐量就高,晒干方便携带,不易变质。因其颜色如醋,干后形状如布,故而得此名。
而且自古以来盐铁官营,都是极其敏感的事情,李重润因为将此事直接告诉李祎,心中还有顾及,万万没有想到,张柬之竟然因为此事而来。
听到此处,李重润心中欢喜起来。
李祎父子因海盐之事受人威胁,而岭南与吐蕃的距离相比神京或其他交通要塞都要近很多。
这件事情再由张柬之禀于陛下,将制盐之术的功劳推给李祎父子,这件事情跟自己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