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恩情-第2/4页





        祖父被赦免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拉着父亲和兄长,前往宋府瞌首拜谢。

        方敬仪对宋家恩重如山。

        祖父临终前,在宋家子孙面前说:视方敬仪如我。

        一生挚友,还不尽的恩情。

        宋家每一位子孙心中都铭记方敬仪曾经的雪中送炭之情。

        她低下身拿起乌纱帽,追上老者佝偻的背影,脚步不自觉地放轻,犹豫着开口道:“方太师。”

        方敬仪的步伐停住,凝重地转身看向她。

        夜空暗沉没有半点星芒,周遭静得没有一丝动静,只有风徜徉而过的声音。沅柔屈膝跪在地上,双手高举将乌纱帽呈上,平声道:“奴婢宋沅柔,叩见方太师。”

        方敬仪侧过身,不去受她的礼,满脸冷凝,“你是御前的人,我已辞去太师之职,担不起御侍的大礼。”

        一开始方敬仪对她没什么印象,只知道挚友的孙女罚没入宫,成了内廷的奴婢。

        后来她成为乾清宫的御侍,他才渐渐对宋氏有了几分印象,温和谦卑,进退有度,沉默地立在御书房随侍,不媚上不欺下,在宫中享有声誉,对得起宋府的门楣和教导。

        可是他没想到,那日在奉天殿上,她会归顺于逆王。

        “方太师,奴婢有话想同您说。”

        “我无暇听你说。”

        “您还记得《希直谏弘康疏》吗,弘康二十五年,您任户部尚书时所写,祖父说您这篇谏言文辞犀利,直指弊端,每一字皆为生民立命。”

        冷风直冲方敬仪的面门,却不敌沅柔这句话带来的切割感。她知道这篇谏言,甚至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篇谏言。

        希直是他的表字,自宋徽和太祖皇帝去世后,很少有人能再提起这两个字。

        那已经是快二十年前的事,当时他年轻,愤世嫉俗,一心想整治官场不正之风干出实事,不管是对同僚还是对君父,都是极其尖锐的态度,不知天高地厚写下这篇谏言直犯天颜。

        “不要提你祖父,他的名声不该被你连累。”

        文人说起话来总知道如何戳痛人心,没有难听的字眼,却能将她刺得体无完肤。

        沅柔低声道:“是,奴婢不提他老人家。奴婢只是想问您何为君心,何为民生。”

        “你什么意思。”

        方敬仪倏地斜眉瞥了过来,不清楚她话里的意思。

        她移开目光,落向奉天殿的方向,眼底像是浸润了夜间的凉意,“太师在那篇谏言里有两句话最为刮骨透彻,先帝在时,常常赏阅。”

        “……哪两句?”

        “君父不该以朝堂之心度民生,民生应凌驾于宗庙社稷之上。”沅柔一面说,一面转头凝向方敬仪,将第二句话娓娓道出:“以百姓为首,方为治世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