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秋-第2/3页





        收拾完青菜,猪肝,灶上大锅的米饭也快熟了,周三给炒菜的小炉生活,手脚麻利,生怕做的晚了,瘸子饿着了,饭端过去就是一阵骂,瘸子偶尔也会让刘郎中帮忙看着铺子,自己跑来吃,不然瘸子也不会发现,周三的好朋友也过来搭伙,瘸子每每说到这里就会骂周三,身边一堆狐朋狗友,专门骗自己的伙食费,一度想把每日的菜钱降成八文,紧够买一颗别人挑剩下的大白菜的,谁说瘸子不知道菜价的?

        周三专心的炒着猪肝,听到一阵推门声,停下手里的动作,从灶房门口探头出去,本来以为是瘸子,果不其然,院子里进来个和周三年龄相仿的,圆圆鼓鼓的脑袋,脸型微圆,便是瘸子偶尔撞见,便要生气,此人是周三的老邻居,泥路巷中的“孤儿寡母”人家,隔壁婶子在周三小时候没少给周三送饭吃,可惜婶子是闲不住的人,在周三十岁的时候便抛下幼子消失了踪迹。

        据说原本是县里一个举人老爷的小妾,那位大人自从去京城赶考之后,便没了音信,临走的时候把母子二人安顿泥路巷这里,这里也算是举人老爷的祖宅,在把孩子交由颇有私交情谊的学堂教习,帮着看管照拂。胖子不像周三,好歹也是县里大户人家的子嗣,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刘秀。

        不知不觉已经沦为孤儿的邻居少年,也不见去县城投奔亲族,全靠学堂一个黄姓的中年教习平日里接济。日子倒是依旧过得优哉游哉,成天在小镇内外逛荡,一年到头游手好闲,也从来不曾为口粮发过愁,自从发现周三平日买菜做饭,后便与这位“同病相怜”的邻居越发亲厚起来,偶尔也会帮周三去菜市场带点菜回来,美其名曰搭伙,毕竟黄姓教习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知受了自家老子什么恩惠,每月会唤刘秀去家中几次,管顿饱饭,给些银钱,其他日子就在周三灶上混口饭吃。

        泥路巷家家户户的黄土院墙都很低矮,刘全秀每日之需睡到日上三竿,注意听周三家中的动静,闻着蒸饭的香气,便匆匆洗把脸,跑了过来,也算是有口热汤饭。

        周三收回脑袋,专心看着炒锅里面的猪肝变色,抄起青菜便要仍进锅中,不想刘小胖,冲进灶房,探手捏起一片猪肝,也不嫌烫,扔进嘴里,不断的吸着凉气。伸着脖子就咽了下去。

        “唔,盐淡了些,腥了些,这立秋时节,贴秋膘,怎么能用这猪肝此等下水糊弄,老瘸子也是,今日也不见多给些菜钱,小气”摇晃着脑袋,探手准备直接再捏一片,周三斜眼看了看小胖的圆脸。

        “好了,你去把灶上的火熄了,不然饭要糊了”说话间,讲青菜盖在猪肝上,生怕小胖嘴馋,将为数不多的猪肝吃完,瘸子定要问今日的二十文钱哪里去了。

        不多时,菜出锅,周三匆忙的用大碗装了饭菜,用布包了去铺里给瘸子送饭,临走叮嘱小胖等胡木杨一起过来吃。胡木杨便是瘸子嘴里周三的狐朋狗友之一,也是西街的,打周三记事起,是在西街要饭,据说是一路要饭要到红石镇的,平日里连个住处都没有,后来,周三父亲去世后,周三便拉胡木杨过来家里另外一间房子住,胡木杨多大年纪,自己也说不清楚,只当比小胖,周三二人大些,脑子比周三活道些,毕竟打小就在外讨生活,肯定不会像周三一样去铁匠铺里打杂,嘴巴能说会道,跟着西街的刘瞎子平日给大户人家看风水,偶尔也弄一些白事,平日里几人嘴上的荤腥全靠胡木杨在主家白事上弄上一些来,前些日子,还给弄了半壶别人祭奠先人剩下的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