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京保卫战4-第2/3页



        他仿佛看到了胜利。

        而韩青看着也先大军的动向,恼怒异常,自己真的  不能替大明守好这道屏障吗?

        也先的大军走了,自己失败了,正当韩青心灰意冷之时动摇之时,遥远的西南方出来一道黑影,而黑影越来越多,马蹄声震耳欲聋。

        正是陈瀛与杨洪二人率领着的三万明军骑兵。

        他们看到紫荆关上的烽火喊杀声,并没有过多的思量,下令全体明军冲锋。

        杨洪年老并没有冲锋,而是在后压阵,泰宁侯陈瀛一马当先,朝着城外的蒙古骑兵冲去。

        明军看着紫荆关的惨状,无不怒火心烧。

        而在城外督战的阿刺看到来援的明军,也不惊慌,派遣手下阻截来援的明军,而自己率先率部众进入紫荆关。

        他要替也先守好这道关口。

        骑兵们的冲锋只能一往无前。

        蒙军是,明军已是。

        两个不同的文明在紫荆关城下展开了一场骑兵与骑兵的对抗。

        双方在没有接触的时候,便各有数百人中了箭矢掉落马来。

        当双方一接触,又有数百人直接死在了他们的敌人手中。

        没有人退缩。

        也没有人害怕。

        在这种战场上退缩害怕就等于死亡。

        也先率领着大军朝着北京城而下,半日后便能依稀看到了北京城的城墙。

        这座城,承载着大蒙古的无上荣光,但这座城也记载着他们祖先败退的过往。

        永乐十九年,大明迁都于北京,为了更好的防御,城门从最初的十一个门改成了九门,瓮城,角楼林立尽是,城基宽达25米,城高十五米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一座从外部根本无法攻破的巨城。

        而当蒙古大军已经到了紫荆关的时候,北京城就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由于谦统一调度指挥。

        总兵官武清侯石亨陈于德胜门,都督陶瑾陈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陈于东直门,武进伯之子朱瑛陈于朝阳门,都督刘聚陈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陈于阜城门,都指挥李瑞陈于正阳门,都督刘得新陈于崇文门,都指挥汤杰陈于宣武门。

        于谦在事前已经拟定好了赏赐得标准。

        果敢当先,生获一贼,或一个脑袋,军民官总小旗升一级。

        此时的北京城上下已经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就等着蒙古军的到来。

        在于谦看来,只有在北京城下全歼蒙古之军队,才能更好的震慑蒙古诸部,让他们再也提不起跟大明对抗的勇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