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见钟情-第3/3页
她那会儿虽然年纪幼小,但记事早;她记得父亲待她是极好的。(父母结婚晚,三十岁才有了她,自是把她捧在手心里疼的。)
记忆里,父亲总是吃很多的药,有时还要在脑袋上扎针,进行针灸。
再后来,父亲的病复发了。
她还记得那时候天气已冷,大概是农历九月份吧,父亲早上去了他自己的干/娘家走亲戚,到傍晚都没回来。母亲不安的去找爷爷,他们就叫了车一起出去了,直到八点多,他们才回来。父亲那会儿连车都下不来了,是叔叔们把他给扶下来的。
再后来,父亲躺在床上,看着他们。母亲抱着小弟,和她一起站在床前,也看着他。
父亲的目光,在他们三个的身上,依次掠过。他的目光里,似乎有着太沉重的东西,但当时的周徵言——看不懂。
(现在想来,父亲临终前的目光里,有疼惜、有不舍、更多的却是无奈,大概是他自知大限将至,可面对着发妻稚子,他无可奈何却又无法安心。)
记忆的最后,在电灯泡晕黄的灯光里,父亲看着母亲,说了他回家后的第一句话:“你以后,可怎么办呢?”
母亲的回答是:“放心,就是砸锅卖铁,也把俩孩子给你养大。”
床上的那个男人,得了母亲的这么一句话,他似乎是很努力的笑了一下,然后,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当时的周徵言,却只是以为他睡着了。
再后来,等周徵言长大了些,母亲有时候会和女孩儿聊起她早逝的夫君,她曾几次说过:“言言,你爸爸走前的那段时间,脑瘤压迫了他的视神经,很多时候,他也是看不见东西的。”
由此思及慕容暄,周徵言就感到好害怕。
他北上看病的前夕,不也是因为经常看不到东西,才会碰到自己的手么?那么,他的病会不会像父亲一样,复发?
但她更害怕家人们会介意少年曾患过的这个病,也害怕这段感情还未曾开花结果,就要面临家人的阻拦。
------题外话------
对于少年曾患过的这个病,言言的家人是很介意的。她一直隐约的担忧她和少年的感情会遭到阻拦,却又一直放不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