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病中奈何(三)-第3/4页
太子跪在他的面前,不着痕迹地挡住了高颐,道:“郡主尚且年幼,儿臣平日又对她疏于管教,此刻指婚,怕是要丢了皇家脸面。儿臣恳请父王收回成命。”
一旁的高颐已经傻了,面上呆愣,心中悲凉,似大雪飘飘,三月不绝。
她知道,无论太子能否成功拒绝这桩婚事,她和谢珩,没有办法再像往日一样来往了。
至少在太子继位以前,他们不能再有任何交集。
风筝不能放了,招呼不能打了,最好,是连见面都免了。
触及伤心事,四年后躺在闲月阁的高颐开始流泪,一滴又一滴的泪自眼角滑下,沾湿了枕头。四年前的她连在人前流泪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揪着手指默默忍耐……
梦境波动,时间线逐渐混乱起来,关于太子如何与齐王周旋、如何安慰她、她又是如何下定决心的,这些通通都一闪而过,模模糊糊,不甚清楚。
直到时间来到了高颐和谢珩约定的时刻。
也就是在这里,高颐折了风筝,说了两人从今往后不要再见的话。
看着被折成两半的风筝,高颐难过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风筝,不敢看对面的人。
她道:“我们以后……不要再见面了,如果因为我们的事情,而让无数人受到牵连,我们也难以善终。”
说着这些言不由衷的话,她的泪逐渐盈满了眼眶,抬头看一眼对方,发现谢珩同样眼含热泪、哽咽难以言语。
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却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那个罪魁祸首,叫做帝王。
谢珩知道,这出戏还得演下去,他鞠了一躬,道:“是臣下配不上郡主。”
高颐看着她,早已泪流满面。
有风吹过,地上的风筝猛地撞上了一旁尖锐的假山,原本还堪堪相连的地方彻底断裂,再也无法修复。
看着原本精心制作的风筝变得残破不堪,高颐再也没有办法呆下去了,她直愣愣地转身,向外走去。
两个人,虽然都在邺城中,却似有千里之遥,无法再见。
不过,她们这出戏还是起到了作用。第二天,郡主和谢家公子“吵架闹翻”的消息便传遍了邺城,没过三天,齐王也知道了,还特意派人来问候。
本就心情不快的高颐看着宫里来的人更加烦闷,开口就叫人轰出去,还好太子拦着,才避免了有一场闹剧。
事后高颐也有仔细思考过,自己做的这些事情究竟有什么作用,尤其是在太子继位后,她常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但又不允许身边的人提及。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没有用,至少没那么有用。
先王对时为太子的齐王百般刁难,首先是因为太子自身势力庞大,没能让他如愿看见自己梦中的制衡局面。其次才是因为谢侯,其实说白了,谢侯就是一个导火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