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尖山寺
春回大地,草原的风变得温顺而轻柔,吹绿了草原,也吹活了蔺家台子人的精气神。李旭阳母亲、妮子母女、旺平媳妇会英,四人带了一些干粮,从蔺家台子前往尖山寺看会戏、许愿。她们翻过月亮掌,在暮春沟向西走进白杨沟,在白杨沟的沟尽头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孤山,便是尖山了。尖山属于礼县固城,源于秦岭山脉,是杨镇和固城境内海拔最高的山,民间有“固城有个尖山寺,磨得天爷咯吱吱”的谚语,可见其险、峻、高。
四月,尖山寺的桃花开得正盛,粉的,白的,红的,在山上一簇一簇地竞相开放,有的在高大的桦树下探枝,有的在一片柏树间迎风舒展,有的就静静地躲在庙后的旮旯里,远远望去红墙黛瓦在一片桃花中格外肃穆。
山上的龙柏树、杨树、槐树、沙棘、藤蔓都刚发出嫩嫩的绿芽,显得十分清新。山路在树间、杂草、怪石中盘旋而上,渐走渐高,山势越来越险,风吹过,松涛阵阵,碧空如****青黛,站在山顶,如临仙境。
相传四月初八是道教天师葛祖圣诞之日。在这天,杨镇西面村子和红河镇北面村子的十方信士,八方来宾,来渡亡魂的,求财的,看戏的,相亲的,耍杂的,卖凉粉面皮的,聚在尖山寺看会戏,许愿祈福,寺里寺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间百态,在神祇之下与世无异。
尖山寺的寺庙并不大,屋殿在山顶的平台上方方正正围了一圈,山门上悬一匾额,颜体重书:“尖山寺”,寺内正北方是正殿,里边供的是玉皇大帝,左偏殿是三霄娘娘,右偏殿是关帝爷,院子中央有一棵约有百年树龄的柏树,树上挂一钟,树下立一方鼎,南边就是牌楼,牌楼外有一片空地,四月八庙会戏台就搭在这片空地上。
三霄殿前求子的信仕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为虔诚的。相传三霄娘娘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有法宝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愚与否,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所以,人称三霄娘娘为送子娘娘。
一到四月八这天,求子的信仕便聚集在三霄殿前上香许愿,愿送子娘娘赐予她们儿孙。她们往往是婆婆带着媳妇,母亲带着女儿,也有全家一起来的,熙熙攘攘很是壮观。也有自己一个来的年轻媳妇,她们总是结伴而行,羞羞答答地来到殿前,同伴就把她往前一推,她低着头匆匆上香,然后在同伴的推搡中说说笑笑往戏场去了;也有来了几次的,她们总是神情凝重,慢慢上香,叩拜,总还要祈祷一番,戏场也是不急于去的,先找找熟人,周边转转,戏过三折了才慢慢过去看戏。她们身上除了拿着香火外,有的手里还拿着纸做的纸花,这纸花原是三霄殿里的,大多是黄蕊红花绿叶的牡丹或月季,每个求子的信仕在当年许愿的时候拿一朵回家,放在自家的正屋中堂前的花瓶里,生了孩子的人家第二年就会外加两朵,然后一起还回到三霄殿。生了男孩的就会捧在手里,脸上如沐春风,生了女孩的一般都会用草帽或衣襟遮住,然后到殿前洗手净面,三叩九拜,祈祷上香,插花。
李旭阳母亲四人到尖山寺的时候,已经下午了。她们在正殿上完香就来到三霄殿前,净了手,上香许愿。李旭阳母亲跪在殿前的台阶下,双手合十在胸前,低着头,在心里默默许愿:“功德无量的送子娘娘,我李家一直受娘娘保佑,几代人都人丁兴旺,旭阳的祖辈四男三女,
父辈三男二女,我也育有四男一女,这全是娘娘对李家的恩赐,如此大的福报,我马氏应当知足才是,今斗胆求于娘娘实在是过分的要求,可我马氏又不得不求于娘娘。今有我李家大儿子旭阳、二儿子旭平均都已成家,大儿子旭阳去年承蒙娘娘降福,曾生有一男,可惜孩子与李家缘分太浅,于去年秋季夭折。二儿子旭平天生不会说话,上天眷顾,成了一门亲事,今年也三年有余,仍无一儿半女。三子旭亮、四子旭川尚未成婚,李家子嗣传承还没有着落,望娘娘开开恩,来年给李家添个子女,我马氏在此许愿,如明年李家添一人口,我给您老人家杀鸡献羊。”默许完,她走到殿里拿了一束花藏在了身袖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