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秋婚



每年的秋收对蔺家台子人来说是最繁忙的季节,也是最为煎熬的季节,蔺家台子人很少能享受秋收的喜悦,有人种了一石粮收来了一把草,有人种了十亩田却只装了半篅粮,一驮一驮裹着雾驮来的庄稼,堆成了成山的草料。秋收上场后,白露前有一段相对清闲的日子,李旭阳母亲在蔺春兰父亲处占了一个日子,准备把李旭阳的婚事办了。因为白露开始又将是漫长的播种季节,蔺家台子的秋雨绵长又频繁,播种总是在和雨抢日子,谁也不知道今年会是什么天气,一旦开始播种,村子里就再也不会有空闲的人来帮忙办婚事。一场婚事上到总管、礼簿、后厨,下到提水、劈柴、洗碗、掌盘、供席,全是需要人手来帮忙的,历来蔺家台子基本上是一家人的婚事,全村人全体出动帮忙,也算是驴啃脖子——工变工,互相帮助。

这天晚上,李旭阳母亲做了粉条烩羊肉、韭菜炒鸡蛋、烩豆腐、凉拌五蕨点,煮了半锅洋芋,拌了一锅浆水荞面拌汤,准备了一瓶酒。让李旭阳请来了磨坊爷、蔺春兰父亲、蔺德厚和李旭阳的几个叔父,一起吃饭商议办婚事的事宜。

蔺八爷还没有病的时候,蔺家台子红白干事的总管一直由蔺八爷担任,自从蔺八爷病了以后,就由磨坊爷当总管。不管哪家的红白事情,先一天都要请总管,由总管具体安排组织,从干事的程序、礼节,到所用的物件、材料,以及人员的安排,每个环节方方面面都要列出详细的清单,这件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极高的威望是胜任不了的。

经过几个小时的商定,各个方面基本落实到位了,最后在请不请蔺小兰的事情上和要不要摆宴席的问题上,李旭阳和李旭阳母亲发生了分歧。李旭阳认为蔺小兰道德败坏,在村里的影响太坏,害得他家里人在村子里被人在后面戳脊梁骨,坚决不请。对于摆宴席的事情,李旭阳认为家里实在困难,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亲戚朋友来了,请吃一碗烩菜就可以了,因为蔺家台子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是这么过的。

李旭阳母亲认为蔺小兰作为一个妇道人家是有损家风,可毕竟现在和旭平是两口子,是旭阳的弟媳妇,如果不请,就等于是要断绝兄弟之间的关系,这不是往旭平的心上插刀子吗?话说回来,从蔺小兰能侍候李从良母亲这件事来说,蔺小兰也算是有情有义。应该借这个机会让她放下心理包袱,这样也是救了旭平,我不能因为恨一个女人失去一个儿子。

至于摆宴席,她说李旭阳是家里的长子,这次婚事是家里首次办婚事,应当摆宴席招待乡里乡亲,表示感谢。最重要的是冷小奎家这十几年从没有向李家张口要过什么,人家一个姑娘养十八岁也是不容易,虽然这次要礼金的时候算了一点生活费什么的,可也只是走了个过场,意思了一下,摆个宴席也是给他姨父长面子,给妮子长面子。

磨坊爷问李旭阳几位叔父什么意见,他们都赞同李旭阳母亲的说法,他们也认为如果不请蔺小兰,旭平以后在村子里会更难生活。至于摆宴席的事,他们觉得李旭阳母亲很在理,实在困难他们也愿意帮衬帮衬。

磨坊爷端着酒杯对李旭阳母亲说:“都说女人小心眼,今天我看这话不对,爱花的心胸能放马,我敬你一杯。旭阳,就按你妈的来吧,小兰你不愿意请就让旭亮去请,你茂山叔那边你就去请。宴席要摆就摆“四盘子”,摆其他的太困难,欠一屁股债也还要苦你们一家子。



李旭阳只得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李旭亮来到蔺小兰家时,蔺小兰和李旭平正收拾屋后的菜园子。自从李旭平搬过来以后,他们两口子就很少出门,干完田里的活就一起去放牧,回到家就收拾菜园子,打扫打扫院子,与村里人很少有来往。李旭平正在低着头往菜地里施肥,没有看见李旭亮,蔺小兰看见李旭亮来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李旭亮说:“嫂子,这菜园子务地好啊,这么多菜。”

李旭平听见是李旭亮的声音,抬起头满脸的欢喜。

李旭亮看了,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了出来,他忙走过去装着低头看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