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章●第四节
话说麟女蒹葭来到了来麟山后,想着先找一处安定下来,再查询真相,寻仇报仇。
霍蒹葭误打误撞进了来麟山,发现山中人皆姓霍。又偶尔听到二十多年前,这霍家村中有夫妇二人于七月七赴寰洲经商,此后一去未归,下落不明。因多年未归,家中旧宅和祠堂修葺一新用来做义塾了。几个浣衣妇正在讨论新义塾和聘塾掌一事。
霍蒹葭想,真是天助我也,便假托自己和妹妹为那夫妻的遗孤。道父母赴寰洲后一直久居不去,却时常念着故地,说要回来,哪知去年双双染病,且一病不起,终撒手人寰。
生前念念不忘回祖籍。这才带着妹子一同回来寻根。
霍家村民风淳朴,大家听后深信不疑,不多久便帮着“霍家后人”建了茅草屋几间,让霍家姐妹也算有个落脚处,村长又为她二人补了户籍。
霍蒹葭又主动请缨去义塾里教书。村长出面考究她一番,发现其诗书满腹,便允了,贴告示曰请了一名塾掌,村中适龄儿童皆可读书。
谁不想想让自家孩子们多读点书,读书明理,以后入霍家谋个好差事,出人头地。故对这位教书先生霍蒹葭极尽客气。
从音韵训诂、诗经乐府到儒家经典,再到诸子百家和名家诗文,两年,寒来暑往,霍蒹葭晨兴夜寐,风雪无阻,呕心沥血,栽培了两室稚子。
也捉着自己的妹子跟她读了两年的书。
昌平时代275年,清明刚过,义塾外来了位不速之客。
话说这辰州来麟山上,新近来了一只小兽。那妖兽浑身灰色,是只山即,奇丑无比。虽说丑,却也是修练了五百年的兽,也有些微污灵。因修炼了五百年,通了天智,能想能辩。
时值清明,万物苏醒,那一日,可说来也巧,那只山即遍山猎兽,也寻不到个半个飞禽走兽果腹。
腹中饥饿,漫无目的,溜入了霍家村。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他也知道此间有许多家养的兽类禽类,只是从未敢偷吃。因他懂,若与人染上一星半点儿利害关系,少不得此后会被人盯上,不得善终。
他从前栖息的山头,也有许多山即兽,无非因为与人争食,为村中百姓所不容,他们请了好些能人异士除兽。最后就剩了他一个,因不贪口腹之欲,从未去村中叨扰,村中百姓本不知还有这样一只小兽,自然就逃过一劫。
此刻,他立在一汪白鹅浮水的池塘旁,想着,反正挨饿惯了,便还饿着吧。这样想着,离开了池塘,不经意走到一幢房舍前,透过窗,看到义塾里立着一位女子,着一身素衣,左手背在身后,右手卷着书,轻启朱唇,正在讲学。
他怔住了。如此不经意便起了凡心。
亭亭玉立,清清冷冷,素颜如月,那学堂里的女子说不出地好看。那山即兽活了五百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女子。
霍蒹葭忽闻到一股污灵之气从窗外飘来,警觉地用余光瞥了一眼,只见一只妖兽立于窗外树下,便不动声色放下书,捉起案上的一杆狼毫,只待那山即稍动一动,毛笔掷出,赋予些微灵力于其上,顷刻便会要了他的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