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污染



        王婕回到巨业新闻的办公室后,翻看着笔记中的内容,不禁对渔民大规模抗议的初衷产生了怀疑。她在脑海中思索着,货轮和游轮真的会对海水环境产生污染吗?

        想着,她就开始在网上查起了资料,拖动鼠标,不停地滑着滚轮。

        有一些支持的言论:

        “英国第四频道《深入报道》节目报道,调查发现一艘游轮一天排放的有害颗粒物相当于多达百万辆汽车。原因是大多数邮轮都用的都是重燃油,重燃油的含硫量高,因为价格便宜所以对环境污染更严重。甚至还发现有些邮轮,直接将垃圾,燃料和污水排放到海洋中。除此之外,集装箱航运也助长了海洋空气污染。”

        而且游轮和货轮污染的不仅仅是海上的环境,还有其所停靠的港口城市。

        “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称,由于邮轮活动集中在特定的沿海地区,并反复到访同一港口,它们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影响可能会累积到很大的程度。如果每艘邮轮全天候运行其柴油发动机来为船载设施供电,那么氮氧化物排放量就与近700辆连续运行的卡车相当,这将导致港口城市的空气污染危险程度激增,因而危及数十万市民的健康。”

        就算排除污染问题不谈,关于现代企业的大型船舶和传统的小渔船之间的冲突,似乎从来没有冲淡过。

        搜索近几年其他地区的渔民抗议的新闻,有的是因为大船在抛锚时绞住了了渔船的渔网,拒不赔偿;也有的是因为大船霸占了近海的海域,导致小渔船无法正常捕捞;但最常见的还是货轮撞上了渔船,导致小渔船淹没甚至造成人员死伤。

        这样看来,渔民们对大型船只的恨意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长年累月的积怨。

        王婕焦虑地转动着手中的笔,盯着着空白的桌面文档,始终难以决定该把报道往哪个方向写。

        最终,她还是决定不把自己的偏见带入其中,客观地陈述了渔民在海王星集团门口抗议的事实情况,以及海王星集团至今还没对此事发表声明。

        然而,原本以为只是渔民们口头上的抗议,在报道发出的第二天,就升级成了实际行动。

        王婕赶到了珊海港港口,宽阔的海边停泊着一百多艘破旧的小渔船,从码头往下游近两公里的海岸沿线,每隔几百米就停着一艘渔船,与岸边隔着几十米,关键的是渔船之间还有渔网相连,完全堵住了大型货轮和游轮的出口。

        码头上人声鼎沸,抗议的渔民们和港口的工人们争执不休,似乎下一秒就要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

        “别妨碍我们工作,快滚,你们这些臭渔民!”

        “海王星集团的走狗!你们就是走狗!”

        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王婕只能从一些码头的工人们口中得知两方如此焦灼的主要原因,原来海王集团旗下,一艘原定今日发的装载着几十万吨货物的货轮,被困在这里无法驶离。即使能对在聚集在楼下抗议的群众视而不见,但事情闹到这种程度,如果海王星集团再不派人出面表态,情况恐怕会愈加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