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皇城刺龙 第一十三章
女刺客渐渐明白,这个庄园的所有仆人,不论男女,都是哑巴。而且他们尽然全都不识字,与他们深入交流很难。好在女刺客每天就只是养伤,并没有其它的要求。给她治疗的郎中竟然也是个哑巴,哑巴郎中有时候也会“啊,啊”的叫几声。让她惊奇的是哑巴的药柜上也没有一个字,所有的药看似混乱的摆放在各种格子里。若是其他人肯定不知道每种药所在的格子。一个不识字的人怎么会成为郎中?这让女刺客非常疑惑。但后来几天的观察让她逐渐明白,这个郎中除了刀剑造成的外伤外,大概其它的任何病都不会治。而他的药柜中也只有三四十种治疗剑伤和蛇毒的草药。
她还发现郎中和仆人们,都并非天生的哑巴,而是舌头被人割去了。看来,太子为了自己的安全,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呀。女刺客很难将这样一位毒辣的太子,与之前传言中那个以仁孝著称的太子看做同一个人。
就这样住了大概半个月时间,女刺客的腰伤完全好了。
太子果然没有食言。
某天,她被打扮成太监带进了宫中,在二十四衙门之一的混堂司做了一名低等太监。
这二十四衙门乃是宫中宦官体制,是太监侍奉皇帝的机构,包括司礼监、御马监等十二监,兵仗局、银作局等八局,以及惜薪司、宝钞司等四司。其职责从替皇帝抄写奏折上内阁的批文、传宣谕旨,到掌管宫中一切用度无所不包,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女刺客所在的混堂司,乃是掌管皇帝沐浴之事的。如果有机会,在这里刺杀狗皇帝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案了。
进宫之后,女刺客再未见过太子。但突然有一天,一名太监趁四下无人的时候塞给她一个长条形小布包。不等女刺客多问,那名太监就匆匆离开了。女刺客甚至都没有看清楚太监的脸。女刺客打开布包发现是一把小匕首,刀刃寒光逼人,异常锋利。女刺客顿时明白了,她迅速将布包收好。从此以后,她便在宫中安心当差,一心寻找刺杀皇帝的机会。这是后话。
从宫中面圣回来后,皇太孙和解缙又仔细的梳理了调查思路:
第一,假扮使团刺杀皇上的人、假扮女真人劫狱的人以及与他们在连山关交过手的黑衣人,这些人不论如何伪装,但他们所使的武功以及手段却都是锦衣卫的手法。这说明这些人都与锦衣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礼部两位侍郎死前焚烧的信件明显是与幕后之人联络的信件。二人虽然已经上吊,死无对证,但是却可以调查出二人平时与谁交往密切,特别是皇公贵族,从中得到情报。
第三,要查清楚那些在刺杀前些天住店,行刺发生后却都神秘消失的人,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与宫中行刺里应外合的人。这些人数量众多,虽然经过伪装,但都是公开活动的,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第四,在朝廷能够看到朝鲜使团与朝廷密信的人并不多,可以逐一排查。
按照皇太孙和解缙的命令,轩辕弥月及其副手郑双儿带领的锦衣卫,在京师开始了认真的秘密调查。二人都是锦衣卫中目前最为干练的人,其手下也都是精兵强将,很快便有些进展了,没几天便陆续来复命。
这天正午,皇太孙正在府中小憩,府中管家来报解缙求见。皇太孙知道没有非常紧急之事,解缙绝不会在此时来打扰自己,于是立即传命来见。
屏退众人后,解缙开门见山告诉皇太孙朱瞻基,看过密信的人基本都已经查清楚了。
解缙告诉皇太孙,虽然朝鲜国要来进贡的消息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详细告诉了朝鲜国使团前来线路与行程的密信内容,却是朝廷的第一号绝密,能够看到的人少之又少。
朝鲜国向大明朝贡,有水、陆两条线路可选择,而两条线路又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线路。水路方面,一是太仓港线路,主要是横渡黄海;一是登州港线路,即由朝鲜都城出发,经陆路至辽东,在海州卫折而向东南,至旅顺口登舟,至庙岛群岛抵达登州登陆,复又从登州最后到达京师。而陆路则更为复杂,如可以从朝鲜国开城或汉城一路向北,到达义州,跨过鸭绿江到达大明地界,再由辽东、北平、渔阳、通州、天津循运河而至京师;也可以过鸭绿江,历辽阳、广宁,入山海关,最后抵达京师,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