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只会重装系统的人也配叫程序员?



事情远不止如此,审核不通过还没完,陈飞进还让审核员写了两份完整的说明,一份通俗易懂,一份专业全面。

        然后分别寄到对应的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

        哦,对了,还要求把这些方面案例,实名登报、登刊,最后免费送往全国。

        真是杀人诛心啊。

        对此,陈飞进美其名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把失败的案例和成功的案例,都分享给大家,好让大家总结经验,绝对不是为了让他们社死。”

        丁原香觉得,“社死”这两个字用的极为贴切。

        外加上那份通俗易懂的报告,想来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糊弄人的项目申报,最后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比如有一位黄伟青的学者,回去后被大过处分,职称被撤销,取消了导师资格,并且给出了终身禁止申报科研项目、终身禁止参加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查的严肃处罚结果。

        此外,还被追回科研项目经费、追回奖金。

        有不少人觉得,陈飞进的手段太过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但陈飞进却坚持这么做。

        学术不端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特别是起步阶段,一旦学术造假,不仅是在经济上带来损失,还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诚信是每一个学者的底线。

        作为重生者,陈飞进知道,学术造假不仅会使造假者受到惩罚,还经常会使其监管的研究机构或高校付出沉重代价,更严重的,会导致整个产业的滞后。

        例如03年的韩芯1号事件,某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电子学院的院长。

        买来摩托罗拉芯片,雇农民工将标志磨去,刻上“韩芯1号”字眼,就成了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骗过了科技部、中科院的评审专家。

        最后骗来了11亿元的科研经费,然后这笔钱被转移到海外,其本人也逃往了米国。

        21世纪初期的11亿元是什么概念?

        这笔钱承载了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厚望。

        即便放到三十年后,11亿元也能支持很多关键的芯片产业发展,更别说是当时的11亿元了。

        陈飞进从这件事情中,知道,芯片研究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对于那些浮夸、编造的科研成果,一定要防微杜渐。

        宁可先小人后君子。

        骗取经费。

        对于那些踏踏实实,从小的项目开始做起的研究所,陈飞进也没有吝啬资金。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甚至把对方请到自己的工业园区,一起来搞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