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工艺绝伦-第2/2页





  从乾隆33年到嘉庆22年(1768—1817)的近50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同时,清廷的驻外大臣也购买了一些玉器进献给乾隆皇帝。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因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

  清宫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暖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由于乾清宫于乾隆归政前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乾隆用近60年的时间收藏下来的古玩和当时的艺术精品很大一部分被焚毁,之后又从各殿集中了一批精品,仍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宫暖阁内。而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然也难幸免。

  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的宫廷中是非常名贵而特别的一种,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痕都斯坦本为清代对北印度的称谓,而痕都斯坦玉器则泛称宫中所藏中亚等地区的玉器。有一种说法,“痕都斯坦”这个地名是乾隆亲自核定的。

  由于乾隆皇帝非常爱玉,因此朝廷为制玉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乾隆本人不仅收藏玉器,而且亲自参与鉴别,对于得到的珍贵之器,每每要题诗赞咏。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亲自过问玉作的技术力量的选配,在他的直接倡导下,宫廷内许多画家为玉作进行图稿设计,使玉雕的艺术表现力得到高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乾隆时代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雕作品,而且有些还借鉴了痕都斯坦玉的雕琢方法,使得玉器形制表现更加艺术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