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呼风唤雨的凤姐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自给叔叔王子腾写信那天算起,又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王子腾的回信也送到了王熙凤的手中,信里先是痛斥了王熙凤做事的不当之处,也让她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依仗。简单了说王子腾的回信中,直接了当的告诉了王熙凤:目前的王家比贾家更贵更火。不要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准秀才贾环,就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政,王家也不看在眼里。

    对外界有了这些认知后,王熙凤是顾虑全消,她的生活轨迹也恢复了以往的模样,该干嘛还是干嘛。

    话说这日,有一个叫刘姥姥的来荣国府,这刘姥姥的女婿王家的祖上曾作过一个小小的京官,与荣国府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刘姥姥的女婿王家祖上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五成,因家业萧条,便搬出城外原乡中住。王成死后,只有一子,小名狗儿,嫡妻刘氏,生有一子唤板儿,一女唤青儿。这刘姥姥便是狗儿的岳母。因生活困难,刘姥姥便想着投靠贾府,与贾府攀亲,以待捞点好处。

    刘姥姥这次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打秋风。这种行为也叫“打抽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后来又因当时官府的衙役,总在秋风乍起时,以做棉衣为名向富户募款,“打抽丰”就演变为“打秋风”。不论对方是“富而好仁”还是“为富不仁”,打秋风都不是好活儿。舍着一张老脸,求人家一点残汤剩水,高兴了赏你几两银子,不高兴了赶你出门。问题是刘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儿,胆子贼大。她想的是:我是穷人我怕谁。穷人有的是穷智慧,只要撇下这个无聊的面子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办。

    于是刘姥姥来了,可来了就被王熙凤吓一跳。王熙凤的气派一般人都受不了。想想林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初进荣国府见王熙凤面时,都叫她唬得发愣,更何况可怜的贫婆子,一辈子所见不过是寒山枯树,住的不过茅草泥屋,糊的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家织的土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猛然看见王熙凤,真当是神仙下凡。虽然人家只是家常穿戴,并没有加意打扮估计那一刻,她的耳边好比敲起一记铜磬,“嗡”的一声。

    接下来,又被臊得不轻。凤姐问她干什么来了,可怜她还想攀攀亲戚,维持一种基本的体面:“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天啊,你都穷成那样儿了,像个瘪核桃,居然还要和神仙一样的王熙凤讲情分!好在令她进门的周瑞家的提示:“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那意思就是,有话快说啊,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这时候,就看出贫苦人的可怜。七老八十的老婆子了,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面前忍耻求告,未语先飞红了脸。凤姐虽然也告半天艰难,那意思是叫你以后别来了,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过面子还是要小顾一下的。二十两银子,不过是贾府一顿小小的家宴的饭钱,或是给人家的丫头们做衣裳的钱,毛毛雨啦。龙王爷在天上打个喷嚏,地上就是春雨贵如油,这二十两银子,等于把刘姥姥一家三四口人一年的生活费给包了干儿。什么叫欣喜若狂?相信这时候,刘姥姥的耳边又是一声锣鸣:咣!

    这一趟,刘姥姥只见识了贾府门前挺胸叠肚的看门大爷,王熙凤屋里会打箩筛面一样“咯当咯当”响的自鸣钟,红香软帘,穿罗裹缎、插金戴银的平姑娘,吃了人家一顿鸡鸭鱼肉,但是,也算是经济收获之余,精神上的一次小小历险。回到家,盘腿在炕上细诉细讲,像孙悟空讲的:咱也是那上了台盘的和尚。

    刘姥姥走了后,贾琏也回来了,只见他一进门就向王熙凤说道:“了不得了,真真是了不得了,你可还记得后廊五嫂子的儿子贾芸不成?”边说边往炕上坐了下来,平儿也跟着给他端上了茶水。

    王熙凤刚刚见了刘姥姥正觉没趣,白了一眼贾琏才说道:“不就是孤儿寡母的一对人,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有什么值得说的。”

    贾琏嘿嘿一笑,“今儿个你可就看扁人家了!”说着又故作神秘的问道:“如今人家可是跟了个金手指做事!你猜是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