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贾环的真心假意
东郊外。贾环家。
当晚,赵国艳的房中不时飘出欢声笑语,隐约中似乎可听见赵国艳在对茹梦述说贾环小时候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而贾环则在自己的房中读书,这点子吵闹对他来说并不构成干扰。
夜里,窗外月色如银,透过薄薄的窗纱映射得房内一片清晰。茹梦睡在原本晴雯、麝月的房中,她躺在床上觉得辗转难眠,脑海中默默地想着事儿。
茹梦刚从教坊司中出来的时候,她是想着找个机会就离开,从此一去不回头的。可是,当来到这个家里,见了贾环的家人后,又被她们母子真挚的情意感动。一时间,她都不知道自己是走是留方好。走吧?天大地大能去的地方也只有一个,可是她心里又实在是不喜欢那个毫无情意的小岛!
“要不就留下看看吧?就当是顽闹一下吧?”茹梦心中暗暗说道,眼神中多了些俏皮意味,“如果有一天自己想走了,他们也留不住。只不过日后练功的时候需小心些便是……”
茹梦想到这里,嘴角不由微微上扬,抱着身边的被褥,闭上了眼睛……
………………
另一个房中,贾环也一样没有睡着,想着今天的一些事情。
对于和贾府等修复关系,贾环的心中是有考虑的,这么做主要考虑是因为二姐迎春和四妹惜春,她们一个嫁得早,后来的悲剧也着实令人心痛;一个性格孤僻,最后则落入空门、心死如灰。这样的结果贾环如何能接受?所以,不管是真心假意,也不管这当中有着多少的困难险阻和不确定因素,他都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从而得知她们的真实想法,潜移默化中去改变。
贾环觉得四妹惜春在原著中,一生在“悟”字上颇下功夫,也终于悟出了一点人生的“真谛”——正如《虚花悟》曲中所唱的词儿那样。但是,惜春的“悟”不是“顿悟”,而是在贾府由盛到衰,三春相继去尽中逐渐“觉悟”的。这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就是“悟”。判词和曲中所说的“堪破三春”,就是他的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悲剧结局,使她认识到人生纵有“桃红柳绿”也是好景不长。贵如元春,身为贤德妃,竟是关在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偶有一次“省亲”,以泪洗面,强作欢颜而已,最终逃脱不了一死的命运。二姐迎春,一生懦弱,恰又嫁给了一得势便猖狂的中山狼,终于被虐待而早亡。三姐探春可称女中丈夫,志大才清,可又是一番风雨路三千,远嫁他乡。三个姐姐的不幸而去,给惜春的打击非常重。尽管小说中没有写她如何评论,发何种慷慨,但从书中的有关情节中可以看出,这位性格内向、孤僻的小姐心灵深处应是颇多感叹的。
母亲早逝,父亲一味炼丹,哥哥只顾吃喝玩乐,还好贾母令她跟在身边与姐姐们一起读书。然而,贾母最疼爱的还是她的正经外孙女林黛玉。虽然惜春与哥哥贾珍的名字合起便是:珍惜!可是,惜春却一直没有得到别人的珍惜,使她有如一只孤雁,成为原著书中最孤寂、没人疼、又被忽视的小可怜。
惜春的欢乐和寂寞有谁知道呢?惜春也是这座花柳繁茂、昌盛繁华的大家族千金小姐啊!惜春也是这座重门紧锁、庭院深深的贵胄一族啊!惜春也和每一位姐姐一样,绽放着属于自己独有的芬芳,在琴棋书画的雅韵里执著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啊!
小小的惜春,无人怜惜,无人疼爱,对于外间纷纷扬扬的丑陋传言,不知所措,不知所以,只能选择逃避到青灯古佛的虚冷空寂世界,只能紧紧的保护好自己,不让自己卷入其中。
宁国府的荒淫侈奢,除了门口的两只大石狮子,没有干净的。可寄居在荣国府的惜春,一颗心从未被任何污浊浸染,一如白纸,也如一朵出淤泥不染的莲花。惜春在诗社的号不就叫“藕榭”么?惜春后来大观园中所住的屋不就叫“藕香榭”么?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回廊,跨水接峰,曲折连桥,日日面对如此幽净清心的环境,难怪惜春总如开放在池中的荷花,端庄清高,清新幽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