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第2/3页
徐老师没说话,但是眼神中也满是鼓励,显然,他心中也更倾向于这个答案。
又和两位老师聊了一会儿,因为来咨询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杨溯礼貌地和老师们告别后,便去校园里骑上电动车离开了。
……
……
骑行在自己故乡的田野小路上,杨溯乱糟糟的心情已经开始真正平静下来了。他想起了上个时光里的一些事,高中那会儿他的适应能力就很出众,一般学校周末下午放假,他都能准确地规划好那四五个小时,既玩得痛快,又能早早回校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后来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感觉你能在学习、娱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下顺滑地切换状态,我却每次都要有很长的过度适应时间呢。其实杨溯也说不上来,可能因为他的思考模式是既来之则安之的类型,就是那种无论你给我什么样的条件,我都尽量把他做成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可能这就是他适应能力强的原因之一吧。
一念至此,杨溯停下电动车,望着收割后的麦地里正在蓬勃生长的玉米,绿意盎然的浓郁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是啊,这里毕竟还是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啊,他从这里出生,被这里的土地养育,这里承载着他生命力最厚重那一部分感情,他深深地眷恋着这一方水土。
杨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突出,然后冲着田野大喊了一身:
“啊——”
“我回来了——”
……
……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沿着记忆中回家的路线,杨溯很快便依稀看见自己村的轮廓了。不得不感叹,小县城还是有小县城的好处啊,以前都没发现,四年里回家的路都毫无变化,相比那些拆迁扩建的城市,能这么轻易地让这个未来的旅人找到归家的路,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把车停在自家门口,杨溯再次感受到了穿越的荒谬感。记忆中的二层小楼变成了带院子的三间平房……好吧,房子是他上大学那年盖的,住楼房还要再等几年。杨溯拔下电车的钥匙串,一个个地试着钥匙开锁,真悲催,不会没有大门的钥匙吧?!好在上天有眼,让穷举法生效了,不然就不得不翻墙头进自己的家了。
推开斑驳的铜绿色的大门,历史的记忆汹涌而来。
堂屋黄色的木门,东边带烟囱的厨房,过道和厨房之间的鸭圈,那三颗柿子树,那颗杏树和槐树,西边的那块小菜地,杨溯现在好像可以立马回想起自己在这座院子里开心玩耍的情景。他激动地左摸摸,右看看,兴奋地左蹦右跳,这些只存在于记忆里的事物,突然间变得触手可及,这突如其来的真实感,再次让16岁的杨溯热泪盈眶。
兴奋持续了好一会儿,杨溯围着自家院转了一圈又一圈,高兴地同时也在记忆里寻找着更多四年前的细节。此时的父母应该还在外地打工,母亲回家工作还是在自己高二那年,但弟弟呢?他现在应该是小学六年级吧?应该已经放假了啊?难道在爷爷家?
杨溯掏出父亲给自己的的淘汰版绿厂手机,用惯了四年后智能机的杨溯瞬间沉默了……石化了好一会儿,又以地铁老人的表情摆弄着这件古董,但好在手机的基本功能还是没变。瞅了眼时间,已经傍晚六点了,看来弟弟是去爷爷家吃饭了。正好自己肚子也饿了,于是杨溯把电车推进院子,关上门,便向爷爷家走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