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变数(一)-第3/4页





        桓郑一想,这倒也是个折中的办法。

        桓德见儿子没有反对,想来他也是同意的,便继续开口道,“崔王府家的那个郡主,我也实在满意。我们桓家嫡庶分明,可妾室也不是不能理家的,我们可以纳娴岱郡主为妾,将来分担理家和应酬的事情。娴岱郡主对你痴情,想来未必会拒绝。当然了,崔王就这一个爱女,叫她做妾,崔王只怕不乐意,少不得安抚。只是嫡公主定然是正室的,娴岱郡主为侧室是没办法的。但是可以是除正室外,名分最高的妾室。”

        桓郑听桓德这言语似有他意,果然,桓德又继续道,“至于连宋公主,便算了。连宋公主若也进门,名分得在娴岱郡主之上,毕竟我们不能在礼法上让人挑错。只是连宋公主虽也是公主的名分,但谁人不知她实际的地位,如若让她地位高过娴岱郡主,只怕得罪崔王。崔王府虽远离中枢,但子弟也是在各有司任职的,若然伤了崔王府的脸面,于我们行事,也是不便的。此事你若无异议,亲事便早早定下,也好早早安了各方人心。”

        舍了连宋公主,如何使得。连宋聪慧远在娴岱之上,若然不是地位实在底下,桓郑只怕是要定下连宋做正室了。更何况,纳了连宋,一来可让连宋为他效力,二来可拿捏慕如,如果舍了连宋,连宋与慕如知道那么多的事情,很多部署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若然在眼下出了变故,那可不止是被廷尉弹劾的事情。连宋虽口口声声说不会因情变做出对慕如不利的事情,可是小女儿心思多变,又能当真几分。只有让连宋成为了自己的人,才能保证连宋死心塌地为自己办事。但是这个原因却不能对桓德明言,桓德并不同意桓郑在当下贸然地起事。可是,桓郑就如当时的桓德一样,年轻气盛,更何况,眼下桓家的势力比当时更强,太子妃一事,桓家说拒绝也便拒绝了,当朝的陛下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与二十年前怎会一样。嫡公主的事,若然不是皇后在其中,桓家怎么会被掣肘。即便有个小小插曲,桓郑也并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当然,眼下的筹谋却都是瞒着桓德的。非纳连宋不可的原因,也不能让桓德知道。

        桓郑开口道,“可是,儿十分中意连宋公主。既要娶嫡公主了,儿虽厌弃她无知,却也会为家族利益出发。娴岱郡主是治家之才,也与儿说的上几句话,纳她为妾,儿也是为家族延续考虑。可是连宋公主不同,儿曾与连宋公主有过几次交谈,儿与她相谈甚欢,甚合儿子心意,且连宋公主聪慧不在娴岱郡主之下,若然她有嫡公主那样的出身,儿可能早向您禀报娶她为妻了。儿一向为家族考虑,眼下只这一点心思,还望父亲能成全。”

        桓德本也不干涉桓郑纳连宋,眼下又看他情真,也颇为不忍,只是眼下若明着纳,也不是好时机。桓德开口道,“你既看上,我本不该干涉,只是眼下,确实不是好时机。若然你实在不舍,不若等过这段时间,再说。”

        等,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只要惧怕不尊礼法的名声被拿捏,就永不能纳连宋。我能等,连宋那万一有了变数又当如何。

        见桓郑不言语,一脸犹疑,桓德只当他不愿意,又继续开口相劝,“我知你不愿意。你难得有个意中人,为父也不忍你失望。只是你日前,才为连宋公主的生母求了贵嫔的追封,眼下连宋公主身份已然不同,虽则这点荣光也无甚用处,但比之从前连宋公主的默默无闻,到底是抬高了她的身份。你眼下若纳她,她与娴岱郡主的名分该当如何,岂不是又将我们陷入不遵礼法与得罪崔王的两难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