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郊建房



放下大家按照分配的任务各司其职不提,单说朱老爷子拿着迁移证明,来到n村村部,找到王支书办理完户口迁入手续,在申请宅基地时,遇到了难题。

        根据村里宅基地划分要求,一户只给一处,按当时实有人口确定面积,后期有新生或死亡人数,宅基地面积不予变更,只能自家想办法增加居住面积。

        现在这个户口本上只有三个人,小菊肚子里的娃还要三四个月才出生。按三个人头申请的宅基地,怎能满足一家人的居住需求!

        解决办法老爷子倒不是没有,他年轻时也曾随父亲一起组织工匠,盖过二层楼房。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全村其他人住的都是平房,李家初来乍到,高调建房显然不合适宜。想提高宅基地面积,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胎儿提前计入申领人口,另一个是离退休干部回村定居可享有宅基地申领权,人头熟时选这两项都是可以操作的。如何才能与支书搞好关系呢?

        经过打听,他了解到王支书最在乎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老娘,一个是他儿子。

        当年他父亲战死,老娘独自抚养支书兄弟三人长大,现随支书大哥居住。老爷子带了礼物上门拜访,如实讲了自家老姐姐的过往经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似的经历让支书老娘感同身受,不由心疼起祝秀兰,听说她还是一个老革命,更是增加了一股敬佩。朱老爷子提出的两条特殊情况,村里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即承诺,跟支书敲敲边鼓。

        支书家的儿子小乐,去年考大学落榜,今年复考。辅导学习是老爷子的强项,经过侧面了解,小乐基础不错,头脑灵活,吃亏就吃在不会抓重点。虽然时间有限,引导得当的话,考个中专,甚至大专还是相当有希望的。

        本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老爷子用两斤红糖为媒,借来同村高中生的课本,连续五天日夜奋战,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的考点和相关题型解题思路总结成册。

        然后便有了他和支书儿子小乐的“偶遇”。小乐惊喜地发现这位伯父语数英政史地生无一不精通,更妙的是以前他看不懂的知识点和题型,让这位老爷子一番讲解下来,豁然开朗。

        可惜给他讲了几次题,老爷子突然不来了,说是要买材料、找工人,给家里建房子。对支书儿子来说,这就好比一个在沙漠里渴了好几天的人,你喂了他一口水,给了他希望,又决绝地拿走,那滋味还不如从未拥有。

        支书老婆看到自己儿子坐立不安、郁郁寡欢,侧面了解了原委。逼着支书到老爷子的临时落脚点,恳求他辅导儿子。

        支书早从老娘那儿得到了消息,如今妻子又这么说,对这位老爷子的阳谋,他心里门清,明白自己这是被老爷子做了局,可老爷子没有损害任何人利益,又是对他们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他干嘛要拒绝呢?

        当支书说明来意后,老爷子头儿摇成了拨浪鼓,“王支书,不是我不帮咱家小乐,您看我们家入户咱们村,眼看李云他妈六月底就该生了,一家这么多人连个落脚点都没有。我不急不行啊。”

        王支书是个精明人,当即拍板给李家调换一处大宅子。鉴于老爷子在这儿人生地不熟,为了他能挤出时间辅导自家儿子,又主动提出帮忙找人,抓紧时间盖房。恰好赶上包产到户,考虑到李家劳动力少,还特意帮忙把耕地调换到宅子对面。老爷子投桃报李,尽心尽力辅导小乐,双方皆大欢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