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变局



        清晨,尚未开张的半日闲门口坐着一个委顿、背着旧包袱的青年男子。他的衣上有露水的痕迹,大概夜里就来了。随着时间推移,门口聚起了三三两两看热闹的邻居,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坐在这儿啊。”“是啊,难道是讨债的?”

        青年呆呆愣愣盯着地面,不知想些什么,并不理会越聚越多的目光。

        “不能吧,顾掌柜什么时候欠过债?他那修东西的手艺就足够他们兄妹过活的了。”“是啊,何况他那妹妹的相好……”

        闲言碎语越来越多,门开了。

        顾玙看到门口聚集了一堆人,吓了一跳:“诸位这是……”众人的目光许刷刷指向那青年。

        顾玙顺着看去,更是一惊:“陆庸?”

        陆庸见顾玙出来了,连忙走到他面前,咿咿呀呀比划起来。看热闹的人议论得更加起劲:“原来还是个哑巴!”

        陆庸着急地四下寻找,捡起树枝就想在地上写字。他刚在土地上写了个“儆”字,顾玙立刻伸脚将地上的字抹平,拎起他的后领:“你跟我来,我有纸笔”,而后顶着一众邻居好奇的目光,将陆庸拽进了小院中。

        看来今天又开不了张了。

        小院里,灶台旁的石桌上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张纸——陆庸若会说话,想必不是寡言之人。顾玙顾瑂一边一个围在陆庸身后,看他“描述”找到半日闲的缘由和经过。

        原来他们兄妹自儆心堂走后,梁简便关了药铺,不知所踪。他在离开前给了陆庸一笔银子,让他在京城中谋生,即使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也够吃用一阵。但陆庸没有继续找活计,而是开始了寻人。他在杏林谷时,常要画下花草的样子、病症的症状或是揣摩经络,由此练就了不错的画技。他凭借那鸡飞狗跳时的一面之缘简略画出了顾氏兄妹的样貌,拿到街上打听。他的运气不错,没问几个人便碰上了一位熟识兄妹的妇人。那妇人正是常来买胭脂、修首饰的王娘子。在王娘子的指点下,陆庸寻到了半日闲。

        顾玙拿起最上面的一张纸,那是陆庸最新写就的,是一个问题:“庸人非蝼蚁,有所为,有所不为。何可为,何不可为?”这是当日在儆心堂顾玙说的话,也是陆庸大费周章找他的原因:他想向顾玙求一个答案。

        陆庸擎笔回头,圆溜溜的眼睛殷殷看着顾玙,顾玙内心不免几分辜负信任的歉意:“何可为,何不可为,是由本心判断的。本心不同,选择不同,没有人能替你走你的路。”

        “对不起,我不能答你。”顾玙对陆庸坦陈。

        陆庸听了这话,拎着笔发呆,墨滴落在纸上洇开,浑然不觉。

        顾瑂起身,撤走了桌上所有纸张,不由分说拿走了陆庸手上的笔。陆庸吓了一跳,疑惑地看着她。顾瑂熟练地端来灶上煮好的豆腐、米饭,并几块咸鱼,放在石桌上,微笑道:“我饿了,天大的事,吃完饭再说。”

        失望与让人失望,都很痛苦,对此她深有体会。她不希望这种痛苦凝滞在空气中,尤其在快要开饭的时候。

        陆庸看着面前的饭食,眼睛瞪圆了,满是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