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



作者有话要说:
那年,物资交流大会的最后一天,一辆大巴车载着赚得钵满盆满的赶交流会的人驶出县城7公路处爆炸,一时间鲜血和钞票从没顶的车箱漂流出。震惊省内外。物资交流大会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崛起时像一股活水.激活了市场,推动了地方经济,又吸引了外来客商,小商小贩们大展拳脚,实现发财梦,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上县域经济的奇葩。

        常河县为了迎接物资交流大会的到来,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展销会前期工作。爱卫办督促环卫工人将街道清扫得干干净净,交通部门清理了路障,工商、税务每天都在街道现场办公,派出所与关联单位协调本地商户与外地商户,散摊与店铺,商户与顾客之间的纠纷。政府出资邀请了陕西秦腔剧团,为即将召开的交流会助兴。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晚七点整,在东街口临时搭建的戏台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县上有头有脸的重要领导都亲临现场并做了重要讲话,鸣礼炮、演节目,以庆祝交流会的顺利召开。

        街市的河流潮起潮涌,比过节还热闹。连一向冷清的北大街都摆满了摊点。出嫁的女儿被娘家接回来了,远处的亲朋受到邀请走亲戚来了,还有些人想乘物资交流大会的商机发点小财,趟入街市的河流支起锅灶,摆饺子摊的,卖扯面绘面的,炸油条的,卖棉花糖的,耍杂技的,摊点、商品满琳琅,买卖、交易热火朝天。非公有制经济异彩纷呈,县域经济迅猛发展。

        四根钢管矗立对称出矩形立体,顶上横搭几根竹杆,一个小房子一样的格子间出世了,方方正正地立在街上。乍一看有点突兀,像守猎人在山野里搭的庵房。旁边一家亦如此,一家接一家,一溜儿排列在街道上,像电影电视剧里的道具连篇累牍地搬出来展览。这样的场景里又布置了许多人,都在忙碌着,有人往上挑帆布,有人嘁哩咔嚓往下扯帆布,有人扛一根竹杆,像身后有十万追兵,在大街上不要命的猛跑。更多的是架子车,车上摞着大包大包的货物,看不见拉车的人,货物自个儿长了腿似的在人流、摊床之间挤来挤去,有几处都拥成疙瘩,去无去路来无来路,拉车人急得大声哇气的吆喝,分不清声音来自谁人,偶儿从包裹堆里闪出一颗脑袋,至于谁挡了谁根本无法分解。夏静在一摊子边停了几分钟,但见那人在竹杆扎起的四边形的顶端甩上彩条布就绷上了顶,其余顺着竹杆从左右两边扯到地面,一个棚子的雏形就出来了,只是前面、后面都是敞开的,像一个水桶箍成后没上底。那人呸呸呸朝手掌心吐几口唾味,搓了搓,踩上一只高脚凳,一条旧床单从后背部的顶端撑下来一直延伸到地面,“房子”就有了底,前面敞开的那个口自然成了门,一顶遮风避雨的棚子一支烟的功夫就搭成了。还有个人就没这个人幸运,奋力将彩条布往顶端挑,刚挑到上面就哧溜溜滑了下来,赖皮狗一样摊成一堆,想必那人方法不当,几次枉费力气,气得一阵乱踩,彩条布一通咯哩咯吱的抗议之后软在地上。手快的人已搭好了棚棚,从纸箱里取货摆货,旁边的大包摞着大包。有的人干脆不搭帐篷,一张钢丝床一摆,货物往床上一堆,站在摊位上招揽生意。一路走下来,一张床挨着一张床,一个摊位连着一个摊位,每个摊位上的人都手忙脚乱,整条街都忙乱着,不着边际得有点虚拟。大大小小的帆布包钢丝床像漂在街市河流里的小帆船小舢板,商机是水,载着这些船,百舸争游。

        夏静一路走过看过,心里渐渐有了底。外地商人个个雄纠纠气昂昂,大张旗鼓大造声势,许多当地商户都没了底气,乱了方寸。胖嫂这两天吓得不轻,天神爷地神爷地叫唤,这下咋办呀,刚开始没经验,又来了这么多外地客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当地人哩又都喜欢崇洋媚外,小光才学着做生意,就碰上中山狼,还不亏死呀!夏静也有些害怕,毕竟她帮刘小光当参谋订的皮鞋,心里不免有些担忧。刚刚死乞白赖争取了一个月内不腾房,压抑的心伸出了一个瓣儿,胖嫂的叨叨就使她舒展的那一瓣儿重新闭合,心情压抑。心想着只要刘小光的生意好,自己好不好倒无所谓。这一路走来,她仔细观察了外地客商的商品,失落的底气一点一点儿回升,心想自己不妨大气一点,大不了与她们平分秋色,他们的商品多数都是康复路地摊上来的大路货,质地差,样式俗,成堆成堆的,归堆儿论斤儿卖的便宜货。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中国已有两、三部分甚至更多一些人富起来了,小小的常河县光万元户就有好几家,没多少人像前几年一样拾地摊上的便宜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