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序言
岁月的故事老街说
老街的故事店铺说
店铺的故事商人说
商人的故事新城说
第一章
夏静打开店门,街道像一条河,自己就站到了河边。昨夜一场阵雨,沥青小街清洗得洁净光亮,一缕一缕的清凉漫过心肺。清晨的街市行人稀疏,有人好奇的朝这边望一眼,有人匆匆走远。新开的服装店像大地上突然冒出的一棵小草,或许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关注,或许压根没人在意。夏静站在街边四顾茫然,像一个初次登台亮相的演员,手足无措。一低头,发现招牌还放在店里,赶紧将牌子搬到店外,选了一个角度立好。“美丽服饰店”的招牌醒目地立在街上,昭告了一个新店的诞生。
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停步,咦!美丽服饰店,姐姐,有书包吗?
没——没有!
噢!
姐姐再见!
小女孩挥挥手,奔跳着走了,晨阳在她背上跳跃出快乐的斑澜。
一个老人瞅一眼招牌,扫视店里,夏静有点紧张,老人犹疑地踱到门口,夏静条件反射般站起来,老人伫立,瞅了几眼,走了。夏静慌慌地坐下,就后悔没邀请到店里看看。
昨夜的雨驱散了焖热烦燥,天高云淡,晓风轻佛,开店前的艰辛筹备和辞去工作时舅舅、舅妈及厂里同事们的警告随风飘散。
九点多,街上行人渐多,不像七、八点钟时的匆忙急切,慢悠悠的。卖菜的小推车轱辘轱辘碾过街市,有时三、五辆怼到一起,互堵去路,大声喊叫着让道。有人挑菜,旁边就有人哇声哇气的显摆早晨摘的菜多么多么新鲜,市声侩语,车马喧嚣。有人东瞧西瞅,东店进西店出,有的人已采购了物品拎在手里,买卖交易的气氛氤氲在街市的河流里。
夏静开门一个多小时了,还没人进来。就想像第一个买主是什么样子,老人,小孩子还是和她一样的青春少女?开店前曾设想,卖服装肯定好,人人都要穿衣。改革开放,人们对美的要求提升了,穿戴打扮也讲究了,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穿得好不会被认为是异类。这条街上高档一点的服装店三、四家,服装摊到挺多,但大众化沿袭了一条街,这也是夏静看好的一点。卖服装要有特色,消费者注重风格,喜欢猪奇。夏静订货时在特色和品质上下了功夫。她在心里鼓励自己,刚开始肯定门庭冷落,肯定要坐冷板凳,要有耐心,好饭不怕晚,一定要坚持下来,坚持就是胜利。
夏静眼巴巴地盯着街上走过的行人,有人朝这边看一眼,心,就一阵激动。
一九九0年,改革开放之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常河这个边远落后的小县城也被惊醒,伸胳膊蹬腿醉眼迷蒙于市场经济突变。一些想先富起来的人从各地涌向这里实现发财梦,像当时欧洲人进军北美大陆一样,浙江裁缝、四川木匠、上海理发师的牌子都醒目地挂在了常河县城的街道,圈地运动一样占领市场。政府部门的领导几次南下考察取经,聘请了江苏、四川、陕西的能人来本地发展乡镇企业,办起了弥猴桃酒厂、劳保用品厂、纸箱厂等等一家家手工做坊式的乡镇企业。一股外力以不可阻挡之势暗暗潜入,激活了这片未开发的土地,汇集当地的新生力量。一时间,街市上小商小贩云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