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于禁回朝陵画死
楔子:公元219年,农历己亥年,史上为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走势的重要转折点。年初,刘备大将黄忠斩杀夏候渊,攻占汉中后,刘备自封汉中王。在荆州,关公水淹曹魏左将军于禁所率七军四万余人,生擒于禁并斩先锋庞德,威震华夏。后因曹操大将徐晃大战关公于沔水,东吴大将吕蒙袭关公后方,夺占荆州,关公败绩,为东吴擒获身亡。三国力量对比,从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禁被关羽送往江陵关押,三万多降卒食粮成为问题。关羽部下取湘关米,引发孙权不满。孙权偷袭荆州得手,于禁等降将落入孙权手中,受东吴虞翻多次羞辱。曹操已亡,其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尽起倾国之兵伐吴。孙权为保江东,屈事曹魏。并遣送于禁等七军将领归魏。于禁从被擒到归魏,正好两年时间。公元221年秋八月十八日,遣还于禁等人的车驾,傍晚时分,和使者一起,来到了洛阳南门。
“戒严了,走别的门!”洛阳南门被军兵把得铁桶相似,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南门外,数辆马车,在护卫簇拥下,缓缓前行。一位骑马走在引路将官后的,是东吴中大夫赵咨。城里城外被挡住的士民们都好奇地远远看着,议论纷纷。以为是哪位显要人物进京了。“我看不像,这个骑马的像是东吴那边来的。”“东吴来我大魏干什么?”“别乱说,看后面那几辆马车。里面的人,也不像是东吴的。”
就在士民小声议论之时,马蹄车尘,在城南门外的护城河停住了。只见城内,一队人在一穿紫红色衣服的官员率领迎了出来,正是魏国太尉贾诩。赵咨下马,朝站定的贾诩一礼:“东吴使臣赵咨,见过太尉。”贾诩笑笑:“德度远来辛苦。”赵咨道:“既为使者,不敢言劳。”赵咨回头年看了看后面几辆马车,欲言又止。贾诩道:“赵大夫所想,老夫已知,且随驿官进城。”赵咨点点头,从袖中拿出一封文书,递给贾诩:“下官来此之意尽在此书中,还请太尉代为传达。”贾诩收下点点头,并不回话,朝后喊道:“来呀,送赵大夫一行至馆驿。”又回过头来:“待吾商议后,再做区处。”
赵咨和东吴护卫,随驿官去了,跟在后面的几辆马车停了下来。贾诩透过落日的余晖,依稀可见影影绰绰的士民正在指指点点。贾诩对着马车道:“诸公远涉江湖,车马劳顿,随我来。”
洛阳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修建,当年十二月,魏文帝曹丕将都城迁于洛阳。车马缓缓入城。马车中无一人作声。最前一辆马车,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掀开马车的遮幕,此人正是从东吴归来的于禁。
于禁看着新修的洛阳都城,恍如隔梦,眼角流出了一行老泪。两年前,在许都,魏王曹操亲自点将,命于禁领七军救樊城之围,如今归来,江山改姓,主公已薨,曾为东汉王朝国都的洛阳,于禁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不由得思绪万千。随主公曹操南征北战的情形在脑海中呈现。
于禁,东汉泰山郡巨平人,字文则,中平六年末,公元189年,于禁与曹操相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向曹操推荐于禁。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随后,于禁随曹操讨吕布、征袁术,战张绣,破袁绍,一路升迁。封左将军,假节钺,爵益寿亭候,食邑一千二百户。子于圭为列候。荣宠为外姓武将之首。
“到了,请诸公下马。”于禁正思索间,贾诩来到于禁车边说道。军士掀开马车前帘,于禁老态龙钟地下了马车,和另外四人,走到贾诩面前,长礼一揖:“罪臣于禁等人,有辱上国体统,今回国受刑,请太尉成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