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雨中撑伞-第2/3页
某个瞬间,这皇宫的皇朝霸气竟荡然无存,在这老者面前显得一文不值。
似乎这偌大的皇宫,不过是这位老者的清修洞府而已,至于是雕梁画栋的金砖玉瓦,还是四面徒壁的破屋陋室,都和这老者没有半点关系。
若不是这位矮小老者还未进门,只是在门口慢慢抖落油伞上的雨水时,陈兆铭便示意自己一同起立恭迎。
独孤煜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几乎平凡到骨子的发福老人,竟然就是大燕朝万万人之上的,吕和,吕老祖。
没有想象中的色厉内荏,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霸气外露,没有半点赛尖嘴利的宦官模样,这位在大燕皇宫隐居百年之久,为大燕遮风挡雨的擎天之柱,竟是这样的一位“老胖子”?
“快坐吧,这日子跑的就像野驴啊,五十年前还是云雨那小子第一次来洛阳,五十年后我这老家伙没变,伏龙观倒是多了个陈兆铭啊!”
面对这位辈分同师祖武云休一般的吕老祖,陈兆铭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不卑不亢的缓缓回到:“多谢老祖夸奖,恩师交代,兆铭只是先行一步,吕老祖若是需要,恩师等人收到兆铭传信,不日便可赶赴皇宫。”
“不需要才好,不传信才好啊,快坐吧兆铭。”
随后转向独孤煜说道:“后生可畏啊,束前辈找了近百年没找到个像样的传人,没成想这数百年后,我大燕皇室能出了个小王爷一般的可造之材,竟能继承了束前辈的衣钵,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此时不大的屋中只有吕和、陈兆铭、独孤煜三人,吕和方才明明是和自己说话,可竟然称呼自己小王爷,这可让他完整愣住了,自己是继承了束师祖的传承不假,可这小王爷又是怎么一回事?
只好疑惑的问道:“吕老祖,您方才是在说晚辈么?可晚辈并不是什么王爷啊,家父才只是个末等候,这王爷二字,晚辈可是受不起啊。”
“先坐下,先坐下再说吧。”
吕老祖自己入座之后,才解释道:“小王爷十年前便已入了伏龙观,不知此事也是难免,令尊令堂于汝阳殉城之后,皇上便颁下旨意,独孤信克敌有功,忠义无双,以身殉职,为国之楷模,追封其为汝阳郡王,食邑万户,世袭罔替,令尊是汝阳郡王,其身故之后,你承袭爵位,不就是小王爷了吗?”
独孤煜听到朝廷如此封赏,立时眼中范泪,起身后恭敬的向吕老祖拜了三拜,并激动道:
“独孤煜替家父多谢吕老祖恩赐,家父在天有灵定会得以瞑目的!”
吕老祖不慌不急的起身扶起独孤煜同时感慨道:“该是我向小王爷道谢才是啊,当年若不是有你父子二人镇守汝阳,数次血战大大拖延了叛军的攻势,如今这洛阳皇宫说不定早已变天了呢!”
独孤煜可不敢如此居功自傲,赶忙解释道:“老祖您严重了,家父身受皇恩临危之际委以重任,他是求仁得仁而已,追封家父为王这事就算了,但是这郡王之职晚辈可是着实当不起啊,加上如今晚辈已经拜入伏龙观,乃是清修之人,更加不能承袭如此爵禄了!”
吕和淡淡一笑,并未回复独孤煜,而是转向陈兆铭问道:“兆铭啊,你说独孤煜这郡王爵位该不该继承啊?”
有关独孤煜被封为郡王一事,陈兆铭实际早已得知,事实上陈兆铭还知道小师弟这汝阳郡王后面的“世袭罔替”四个字,乃是他进入内门那日才补加上去的,若没有小师弟这个身兼大燕郡王和伏龙内门弟子的幌子,他今天也就无法如此轻易的面见这位吕和吕老祖了。
百年前大燕建国之时,正是这位吕老祖,孤身亲赴彼时还在齐鲁之地的圣贤庄,令圣贤庄在当时的天下争霸中倒向了大燕一方。
自从有了圣贤庄这杆“儒圣仙师”的大旗之后,大燕便从一个塞外蛮族变成回中原汉室正统,“蛮族乱华”转身变成了“汉室中兴”,独孤氏虽然并未改姓,但也和大汉搭上了联系,自此之后便“出师有名”,文教武功之下。不过数年便统一中华,建立了如今的大燕王朝。
虽然并没有人知道,这位吕老祖是用了何种手段才争取到了圣贤庄的支持,但其中的条件之一,便是大燕立国百年以来,大燕皇室甚至国都洛阳,不许和任何圣贤庄以外的修行门派接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