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提亲



  山腰防御工事里的哨兵,更早发现了张旭,立即上山禀报了梁四海,因此,当张旭登上山腰工事的时候,梁四海已经从山顶迎了出来。

  “拜见将军。”梁四海躬身施礼问候道。

  “梁大人,如今你也是四品官,见到我这个从四品的将军,如此卑躬屈膝,有些不妥吧?”张旭笑着问。

  “卑职即便做了一品官,也还是将军的从属。”梁四海干脆的回答。

  “你小子想的倒是美。”张旭打趣道。

  尾随梁四海一起下山的,还有张辅老人,由于他年纪大、脚步慢,所以晚来了一步,见到张旭更是喜气洋洋的说:

  “将军,你可算回来了。”

  “张老,咱们先前已经说好的,不准再叫我将军。”张旭提醒道。

  “瞧我这记性,又给忘了。”张辅老人笑呵呵的回应,同时用手掌象征性的打了自己左脸一巴掌。

  “怎么样,一切都好吧?”张旭继续问。

  “很好,咱们的矿坑每天都要出不少银子,只是这姓梁的太懒,每天早晚只挖个把时辰矿石。”张辅老人抱怨道。

  梁四海听了不禁摇头苦笑,看向张旭讲道:

  “自从减产以后,张老可没少跟卑职闹别扭。”

  “张老这工长做的还挺合格。”张旭无奈的笑着称赞了一句。

  “那是自然,他们每天铸的银子,老朽都要清点。”张辅老人拍拍胸脯说,一副很有担当的架势。

  张旭听了越发无奈,他这位祖宗,虽然有些越权,倒是对自己真心实意。

  梁四海虽然做了矿山的主官,但是他不敢住张旭的房子,所以山腰的小楼始终闲置着,张旭回来以后,照旧在二楼的阳台上举行宴会。

  梁四海详细汇报了近几个月银矿的产量,张辅老人则从怀里掏出个账本,一边听一边对账。

  张旭历来坚守用人不疑的原则,此刻想来张辅老人留在山上的确有些多余,同时他又想起一桩心事。

  望着山下宁生片刻,才回过头询问:

  “张老,背靠平阳山建造一处院落,需要多少银子?”

  “咱们张家湾的村民可以自己烧砖瓦,只要买木头就够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出去买砖,该用多少银子?”张旭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张辅老人仔细的默算了一会,才出言回应:

  “至少得六两银子,最多不会超过八两。”

  “咱们张家湾有多少户人家?”

  “一百二十六户!”

  “如果每户用二十两银子建一座两层小楼,有两千五百两就足够了。”张旭点点头说。

  “将军,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明天您老就去筹备,在平阳山左侧,依山而建一百二十处小楼,要多找工匠,从外面买砖,过年之前必须建成。”张旭郑重的说。

  “手里有银子,这事倒是不难,建了新房子以后,咱们的旧房子怎么办?”张辅老人继续问。

  “当然有用了,把旧房子尽数拆除,然后建个公园,里面栽树养花,在公园旁边建学堂,把村里的半大小子,都送进学堂去读书。”

  张辅老人听着有些发傻,过了片刻,才担忧的问:

  “主意倒是好,可是这得花多少银子?”

  “银子的事不用你担心,如今景德镇一品堂每月有咱们一大笔分红,拿出两个月的收入就足够了。”张旭回答。

  此言一出,梁四海的眼睛都跟着有些发直,愣愣的问:

  “没想到将军在外面赚了这么多银子?”

  “不止如此,杭州红绡坊也有我一半,上月赚的银子达到了三千两,估计以后还会更多。”张旭毫不掩饰的说。

  “日进斗金就是这个样子吧?”梁四海感叹道。

  “现在算是日进斗银了,跟你说的日进斗金还有点差距。”张旭笑着回答。

  如今杭州府有马青看家,张旭也就不再担心,干脆在平阳山住了下来,盯着张辅老人搞工程。

  这老头倒是很能张罗,三天时间,便请来了百余名泥瓦匠,分成十组,从不同的位置开工,建造张旭要求的住宅楼。

  张家湾的百姓,更是携老扶幼的来到山脚帮忙。

  这处村子本就是靠山而居,张旭所说的山脚,就在村子后面,相距不过几十米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