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满载而归



  张旭离开之前,已经得知赵戴两家降价的消息,但是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吴季九是制瓷大家,即便做同等瓷器,质量也要比那两家高出一筹。

  经过几番折腾,一品堂瓷器已经成位景德镇的名牌产品,即便比对方高出一成价格,照样不愁卖。

  更何况近期柳瑚儿挖的高岭土始终供应不足,他们两家折腾些日子,还可以缓解一品堂的压力。

  他照旧是趁着披星戴月悄然离开,身边也是那三名随从,不过马背上各自驮着两包银子。

  由于启程比较早,因此赶在日落之前回到了平阳山下。

  周正见张旭回来,笑着迎上去问:

  “怎么样,张将军,拿到军饷了吗?”

  “当然拿到了,我们将军出面,没有办不成的事。”二驴子得意洋洋的回答。

  周正上前拍了拍二驴子马背上的口袋,又朝小毛子和丁三合的马上瞥了几眼,脸上露出异样的神色。

  “周将军,你如果不查,我们要上山了。”张旭笑着说。

  “张将军请。”周正说完让开了路径。

  目送着张旭等人上了山坡,他便转身前往徐勇的军帐回报:

  “将军,张旭回来了。”

  “他筹到军饷了吗?”徐勇漫不经心的问。

  “您猜猜,张旭带回了多少银子?”

  “多少?”

  “马背上驮着六个口袋,末将掂了掂分量,每个口袋里差不多二百两银子。”

  “什么?”徐勇猛地站起身,盯着周正追问:

  “照你的意思,张旭这次至少带回了一千两银子?”

  “没错。”

  “咱们两百多人,每年的军饷也不过一千几百两而已,凭他那几个兵,竟讨要了一千两银子的军饷?莫非是永丰知县疯了不成?”

  “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的样子,肯定不是从永丰县回来的。”周正断言道。

  徐勇在屋子里来回转了几圈,笑着说:

  “我立刻上报朝廷,就说张旭擅离职守,利用朝廷士卒在外面私自搞副业。”

  “没错,张旭这个月离开平阳山十四天,将军负责监督他,理应上报朝廷。”周正附和道。

  张旭并不知道二人的谋划,带着人来到山腰以后,命他们把银子送到马青房中,哗啦啦的倒在地上。

  大明朝廷民间流通的银子,多半都是二两的小银锭,一千两银子,整整五百个银元宝,撒在地上白花花一片,甚是养眼。

  马青打量几眼,诧异的询问:

  “将军,这么多银子从哪来的?”

  “本将军上个月赚的,正好用来做往来燕京的盘缠。”张旭回答。

  “末将记得将军是去了景德镇,莫非景德镇也发现了银矿?”马青说着,拿起一把银子,看了看质量。

  “自从挖银子的生意被你搅黄以后,本将军就改行了,如今挖高岭土,照样可以发财。”张旭撇撇嘴说。

  “以将军之才,做个首辅也不过分。”马青说,随即吩咐道:

  “驴子,用麻袋装起来,留着咱们北上的路上用。”

  “马副将,你准备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启程。”张旭问。

  “征调的马车今晚就到,咱们明天装车,后天启程。”马青回应。

  “抓紧时间吧!办完这趟苦差事,本将军还有正事要做。”张旭交待道,悠悠的出门上了二楼。

  当晚无话,第二天清早,还没等张旭起床,就已经听见外面人声鼎沸,恍如集市一般。他伸伸懒腰坐起身子问道:

  “驴子,外面怎么了?”

  “回将军,马将军征调的车夫都已经上山,正在装车。”二驴子回答。

  “给本将军更衣,咱们出去看看。”张旭吩咐道。

  穿好衣服洗漱一番,他才迈步走出房门查看,外面的场面很热闹,一批批民工把沉甸甸的木箱装上骡子车或是牛车。

  明朝的车都是木质的,木头车辕、木头车轮,沉甸甸的木箱压在上面,好像随时都会断的样子。

  “马青,你确定这些马车可以把银子运到燕京?”张旭问。

  “不用走那么远,末将已经打发老迷糊和汤杰前往衢州征调船只,咱们只需要走二百里旱路,便可在衢州装船,经衢江、富春江、钱塘江进入运河。”马青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