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唐朝学科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王齐便离开了座位向我走了过来。
“李尚,我发现你最近好像长高了许多呀,而且你这皮肤也越来越光滑了”
我听到他这样说,便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下。
毕竟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王齐的此番话充满着调侃的意思。于是我敷衍的说道:“是吗?或许是因为我最近吃胖了吧”。我一边说着,一边摸了摸肚子。
这时我关于下节课的记忆还未苏醒,于是我随口向王齐问到:”下节课是什么课程?”。
“这你都忘记了?”王齐疑惑的说到,然后突然一惊:“你该不会把我们班主任给忘记了吧”。
“额,我们老师谁啊,我确实忘了”。我一愣一愣的说到。
王齐见状,无奈地说到:“我们国子监科目可分为七学这七学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而我们刚刚学习的是大学”。
“哦,原来如此”我明白的回答到。
虽然只是一个敷衍的回答,但是我的内心经历了很多思考,我开始回忆自己以前看过的关于唐朝士子主要学习什么的文章。
”在唐朝时期的读书人喜欢参加的科目还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主要是以儒家经学为考试的内容,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用儒家学说统一人们的思想,这也就是明经科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明经科同样重要的就是进士科,唐朝初期,进士科主要时务策五道,文章词华的优劣来作为考试的标志。在这个注重文学的时代氛围中,许多还没经过吏部铨选的任命为官员的进士,身穿百姓的衣服救被人们视为未来的卿相。进士科吸引了很多的读书人来应试,导致竞争激烈,及第难度大。“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样的说法,如果三十岁考上明经就已经老了,五十岁考上进士还是很年轻的年龄。可见进士科的考试难度要比明经科大”
这让我开始感叹,感叹自己不是普通人所以不用思考那么多也可以过的顺风顺水。
因此我心中窃喜。
这就叫,不努力,莫装逼!
……
“李尚,你这是干嘛呢,还笑的合不拢嘴。”这时,王齐凑过来问道。
“没事儿,要上课了吧!快回去坐好”。我敷衍的说到。
“哦,那走吧”,王齐说到。
于是王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接着,我们俩又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
“王齐,怎么感觉你们两个怪怪的。”张峰有点疑惑的看着王齐,然后对着王齐悄声说道。
“哪儿怪了?”王齐奇怪的问道。
“总感觉他跟平时不太一样,似乎变的开朗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