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谁是救世主?
豫王府中,鸟语花香,豫王李旦正在院中作画。
李旦身量瘦高,面容淡然儒雅。今日他穿着一身天青色的长袍,头上未戴幞头,散落的长发随风飘扬,和飘起的衣襟一起摆动,远看犹如一位归隐的大儒。李旦爱好风雅,为人谦逊,虽身为天皇天后嫡子,但是从来深入简出,不问世事。平日里豫王府大门紧闭,除了他的几个宝贝儿女外,其他人等谢绝登门。这样的与世隔绝,即是他的性情也是他的策略。他早已看透波谲云诡的朝堂,半分不愿卷入争端。
李隆基到了豫王府,不等人报,直接下马,跑入了后院。
李旦见数月不见的儿子登门,笑盈盈的看着李隆基从院外走近:“像,确实像。别动,父王换张纸,为你画幅人像,都说我的三郎像太宗,这年岁愈长,愈发的像了。哈哈哈哈哈”李旦说话必笑。他似乎没注意到李隆基行色匆匆,低头换纸要给儿子画人像。
李隆基也顾不得寒暄,直接行了一礼。向父王请命:“父王,长安城外数万饥民等了一夜,如今城门紧锁,无人主持赈灾。太子殿下恐还未收到奏报,请父王体恤灾民,赴东宫请命,放粮救助百姓。”
“哦?竟有此事?”李旦缓缓地放下笔。“有灾…有灾民?太子怎会不知情?休要妄议太子处事,太子定是正在与东宫谋士商议着对策。三郎啊,父王不是说你,如今年岁渐长,要懂些事,这城里城外的事,自有吃着俸禄的朝臣去管。你莫要插手。别说你是庶子,就是父王的嫡子,也轮不到你出头。”李旦收起方才的笑颜,一字一句的提醒李隆基。
李隆基听到“庶子”二字,一个激灵,嫡庶有别,这庶子的身份意味着不能有妄想,不能动妄念。
知子莫若父,李旦可不像李显那般糊涂。他心细如发,对世事看的远,看的透,对人心洞若观火。李旦喜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也了解每个儿女的心性。他对自己的三郎最是不放心,因为这孩子自幼便生了龙骨,文武双全,面貌又像极了皇祖父李世民,他不得不在这微妙的政治风云中提醒三郎记住自己的身份。
李隆基正值热血年纪,哪里懂得什么韬光养晦,他心系大唐子民,也没求父王做什么,只是为民请命,却被父王没头没脑的提醒自己是庶子,一下气涌心头。罢了,既然父王爱惜羽毛,还是不该报这个希望。李隆基刻意压着自己的怒火,悻悻的向父王施礼拜别。
李旦看着李隆基暴走的背影,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哎,三郎啊三郎,生在帝王家,步步惊心,能做一世富贵闲人就是造化了,父王越是疼惜你,越不愿你陷入朝堂的漩涡之中,如今你越来越像太宗的模样,只恐怕你的野心也反了祖啊。”
李旦的人生哲学,到底没有一丝一毫遗传给李隆基。
李隆基若是碰了壁就退缩,也不会成为千古一帝。话说李隆基气哼哼的离开豫王府,骑着马就去了东市,直奔东市储粮的常平仓。他要强迫常平仓管事放粮赈灾,谁敢不从,棍棒伺候。
李隆基策马到了常平仓,进门抓着常平仓的管事,将其双手往背后一别,压在仓门上就要粮:“说!常平仓还有多少储粮!都给我放出来赈灾!”
管事认出了临淄王的腰牌,一个劲的求饶:“王爷啊,常平仓一粒粮都没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