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幕 又是1起冤案-第3/4页



“无事。辞正是晚辈,大掌事说什么都行。”韩辞正立刻说道。

洛凉庭又是颔首:“韩公子,如果你是山贼,你会怎么做这起案子?”洛凉庭所说得“有辱”原来只是如此小事。

韩辞正想了想,便说:“如果是我,我会先打听消息,确认以后,在夜里突袭,直奔夜承所居的厅房,控制住夜承。然后派一部分人尽量地拦截住夜家人,不让他们逃走。把他们绑起来,控制住。

“同时,开始搜寻财物,如果找不到,就逼问夜承,甚至可以抓来夜承的家眷,威胁他指认财宝隐藏的地点。在得到财宝后,先令一队人将财宝带走,之后估计同伙已经转移财宝到了安全的地方,我再率领剩下的人离开。”

洛凉庭颔首同意韩辞正的话:“那好,我们就按照韩公子的作案过程,来好好分析一下。第一,财宝的消息,在案发之前,整个四水县根本没人知道夜家有宝,试问,这伙山贼如何得知?七个大箱子被发现时就在大堂门前,那么是谁将它们搬来此处的?夜承再自负,也不会把赃物摆得如此显眼吧?如果是山贼搬出来的,他们又从何得知这些赃物的存在?

“第二点来自卷宗,如果是你,你会把大府四个门全部打开吗?从大门闯入,直扑夜承居住的正房即可,何必多此一举?故布疑阵?不可能。这府院没有大到不能绕路的地步,况且抢夺盗窃之事,肯定提前安排好退路,如此做是何道理?

“第三,山贼并非滥杀无辜之辈,更是不可能对孩童下手,你也说,用绳子绑起来控制住就行,为何要冲入各院,全部赶尽杀绝?

“第四,为什么放火?意义是什么?放火会导致动静极大,这不是给他们多了份麻烦吗?一旦有百姓夜里抓些野味什么的,火光很容易将他们吸引过来。

“第五,夜承死亡的位置,他居然死在了后门附近,离大堂将近百步,这是为何?依你所说,山贼进入后,理应立刻控制夜承,让他来指认财宝所在地。最少都得找到财宝后才能杀了夜承,并且当时大堂一定都是山贼,夜承如何的本事,能在指认后,挣脱山贼控制,逃到百步以外的后门呢?

“第六,夜承的二夫人,案发时在后门附近的一个厢房中睡觉,并且被发现时是死在了床上,而且看样子是在睡梦中被杀死。试问,山贼为什么要杀了她?她能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不知道诸位,有谁看出这火,放的异常吗?”

洛凉庭看向众人。韩辞正和衙役们,看了看周围,又互相看了看,最后都只能摇头。

洛凉庭见状,还是只能自己开口言道:“我观察全府,通过被烧毁的程度,观察火势蔓延的路径,发现起火点应该有六个之多。又发现,这六个起火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这大堂,很远。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除非整座夜家祖宅都被烧成一片白地,不然这大堂,不会有事,这大堂前摆着的七个大箱子,自然也不会有问题。

“那就奇怪了,如果硬要给他们放火找个解释,那就是毁灭证据,那么,为什么不先从这大堂开始烧?这么自信火能烧掉整座夜府吗?至少先把这七个大箱子烧掉,做成夜家被仇人报复,招致灭门,不好吗?

“这一切,只有一个解释,那些所谓的赃物,根本不存在,而血洗夜府的人,希望我们看到这七个大箱子,认定夜承贪污受贿。”

“啊——”众人惊呼,洛凉庭竟有如此推理,这完全是要把夜家灭门案的性质改变啊。

“您的意思,血洗夜府的,不是山贼——”韩辞正听懂了洛凉庭所说。

“正是。绝不可能是山贼。那帮歹徒,在那个夜里,突袭夜府,从多门同时闯入,见人便杀。夜承应该是找了个机会,向后门逃窜,后门直对大山,逃入深山才能有条活路,却在后门前被追上杀害。

“歹徒确认杀完夜家人后,便将带来的七个空的大箱子摆在大堂前,想伪造成山贼抢劫杀人。然后看准了将要下雨,在远离大堂的地方放起火,烧掉一切他们来过的痕迹,以及那些他们想要毁灭的证据。大雨来得很及时,大堂与那些用来构陷夜承的大箱子,安然无恙。这,才是那个夜里,发生在夜府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