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幕 新线索与新思路-第2/4页



“而且在我离开县衙去跟踪陆可前,就已经在县衙外布下了阵法,一旦陆可回来过县衙,我是一定知道的,我确定陆可没回过县衙。而白天时,更没可能了,县衙里全是人,他没机会的。所以陆可不可能有机会拿走账本。

“我是觉得,一个对于自己贪污行为已经感到忏悔的人,他会那么害怕自己贪污的事被人发现吗?所以如果有证据,恐怕我早就找到了,故而我觉得,他没有贪污。”

龙微说。他所说的要找的证据,无非就是账本之类的东西。一个贪官如果他能够长期贪污,并且贪大钱,而且不被发现,那必然是一个极为严谨的人,这样的人在贪污时必须要做出一本假账,精心计算可以贪污的环节,在什么时候贪怎样的数目,才能安全一些……

这些事情,人脑去计算和记忆,是不可能的,没有精确的纸面计算、统计是不行的,所以必然是有本账本的。而且为保证忘记曾经做过的事,而导致账对不上,从而面临不必要的风险,平白无故销毁账本,是不可能的。再有,猎影者袭击时,情况危急,更是没有时间去毁掉账本。由此看来,那所谓账本,应该是不存在的。

洛凉庭听着龙微的推理,点了点头,但还是说:“但也不能那么轻易下结论,万一早在此案案发前,范逢和陆可就转移过账本呢?那么你当然不可能找得到了。所以还是得去好好调查一下此事。你就取出郎零县在朝中的财政资料,再去郎零县调出所有账目,再审问其中关键环节的负责官员,他有没有贪污,一查便知。”

洛凉庭不愧被称为“东歧之狐”,思路非常清晰,而且严谨。

贪污行为的出现,最底层的逻辑就是上下两个环节信息的不匹配。比如说,上面拨款五十万两白银用来赈灾,中间官员直接扣留十万两,对下面的百姓就称只拨款了四十万两;再有,下面收上来价值五十万两的粮食,中间官员扣留一阵时间,快到雨季再递交上去,然后借口百姓收粮慢,导致雨季影响收成,只有四十万两,又能贪十万。

所以总的来说,贪污就是利用了两头信息的不对称,在中间环节进行非法操作,而扣留、侵吞国家财产。洛凉庭此法,就是要令两头信息对齐,账上一对,若有贪腐,立刻现形。如果没问题,就再查是否有**贿赂,如果连**贿赂都没有,那么就能确定没有贪污了。

“那么,师叔,如果他确实没有贪污呢?”龙微问。

洛凉庭深吸口气,保持着沉思状,说道:“那问题就复杂了。如果他确实没有贪污,却又在自己的忏悔书里写有贪污的内容——慢着,微儿,你确定两封忏悔书都是范逢写的吗?”

“我确定。两封忏悔书笔迹完全相同,我又拿范逢写的官文做了对比,确认一致,忏悔书就是出自范逢之手。”

“如此说来,那就只能是别人贪污了,可别人贪污,为什么他要写忏悔书?莫非是包庇?他要包庇谁?陆可?这第二封忏悔书,与本案是否有联系呢?江淮地区——”

洛凉庭声音越来越小,到后半段明显有些自言自语的意味。

“这样吧,微儿,方才说的查贪污的事,你交给别人去做就行。然后你再派人去郎零县,一定要把陆可找出来,只有他看过忏悔书的内容。再然后,有件事必须你亲自去办,你去大理寺的档案房,找找这数十年来,江淮一带有没有什么大案是有范逢参与的。别翻官档浪费时间,那东西上面只有官职升降。一旦有什么发现,马上万里摄景通知我。”

洛凉庭吩咐。

“江淮一带?您确定吗?为什么?”龙微问。

“没错,就是江淮。昨夜在万州,苏家幸存的一名女眷告诉我,猎影者是一口江淮地区的口音,我总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猎影者案,似乎又有了其他可能。”洛凉庭说出自己的疑惑。

“好,我立刻去办。不过,师叔,要不还是查查平淮侯一家是否与江淮地区有联系吧?如果有,不就合理了吗?”龙微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道理。你去办吧。记得,一旦查出什么,立刻告诉我,别跟任何人透露。”洛凉庭点点头,认可龙微的提议。

“是。”龙微领命行礼,摄景消散。

西都大理寺中,龙微收回法术后,便立刻去办理洛凉庭吩咐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