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五章-第3/4页
“大姐姐,我来帮你……”六岁的三妹白白胖胖的,向来粘大人,从来没想过与妈妈分床睡觉。
“好的,谢谢小妹妹。”曾玉兰含笑点头。
……
1987年9月1日
乡里的中学开业了。
目前,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
学校还没有扩招,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几年才实施。
可初一两个班与初三两个班区别大大的。
瞧,曾玉兰的初一(2)班就有78个学生,而初三(2)班就剩下三十几个学生。
从初一下半年开始到初二下半年总有同学因这或因那不上学了。
如果成绩一般,家长和老师都不会多劝几句。
挨过了初二下半年,初三就不大减员,不为别的,就为了初中文凭而已。
初中毕业再教育的是极少极少的,按比例是十比一二吧。
每年只有一二个考去包分配的中专或是师范,就是所谓的捧上了金饭碗;还有一二个考去县城高中,以及十来个考上镇普高……
初一(2)班,又名普通班,这是学生与家长私下定义的,可着实是安排分数分班,160分以上在(1)班,140分以上在(2)班,140分以下的回去复读或是在家务农。
小阿姨不光与曾玉兰住一起,还分在同一个班,而郭文自然不在一个班,他分在重点班初一(1)班。
郭文可是本届第一名,考了192的高分。
这里还有曾玉兰的功劳。
郭文是个面上云淡风轻,背后暗暗用尽的性子,既然收钱辅导她,那自己要更加熟悉功课。
先天高智商+后天努力=学霸。
曾玉兰身边还有一个出了名的学霸,那便是自家亲奶奶的亲孙女,她可是上一届第一名,便是初二了,她的成绩依旧漂亮,没有一点‘上了初中,女生便不如男生’的迹象。
记忆中,这个同年堂妹先是一举考进了县城中学。
县城中学那是什么?那是一条脚已经踏入大学的圣地啊。
接着,不负众望的考到了京城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就嫁在京城。
接下去不是生娃养娃,而是接着考。
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究生,听说她很是霸道的要求自己先考,老公第二年再考,真真是个学神般的存在。
……
唉!太难了,初一科目对曾玉兰而言,太多太难了。
初一除了语文和数学(包括几何),又添加了英语,还有历史、地理、政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