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风起云涌(十二)-第2/3页





    吕方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然后端起桌的茶杯饮了起来。而房间里的众人得其允许,立刻交头接耳了起来,两两讨论着这事情该怎么办——很明显,现在这事已经变成头等政治任务了,不然也不会将他们这些能力颇强的干部从各处抽调过来,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内做事,而且办公室主任还是吕方这种根基深厚的红人。

    一群人也都是老于政务的官僚了,这会群策群力之下,倒也想出了一些歪招。

    其一,是控制宁波府的商业规模,使其无法吸纳太多的人口业,而既然人们无法找到工商方面的工神作书吧养活自己,而土地又不够分的话,他们自然而然只能出海谋生了,这算是较正经的一个方法了,是和府内很多人的利益相抵触,不过以东岸政府的威风,执行起来问题应该不大。

    其二,是想方设法忽悠邻近的清国诸府的民众逃奔到东岸控制区,然后安排他们出海移民,当然对外宣称是地安置,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老官僚们认为,清国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绍兴诸府长期与东岸军队对峙,要供养杭州大营十万大军,这负担自是极为沉重的,而最近几年他们与东岸、鲁王政权之间又战火重燃,坐镇杭州的佟国纲加紧了对民间的搜刮,百姓生活艰难,很多人吃不饱饭,东岸这边着力忽悠之下,应该能骗到一些人过来。唯一的麻烦,是得派人潜入清军控制区搞宣传,这既需要派出去的人警醒能干,也要当地人配合,如松江府大地主范河这类与东岸关系密切的所谓进步士绅。

    其三,也是最现实的,那是派人去抢了,这也是最有效率的。如果说得再确切一些的话,是派出大队人马进入绍兴府,沿着曹娥江一带搜索前进,所谓见村进、见人抓,当能收获很多人口。尤其是这会清军从金华府西半部分不断抽调兵力回援,原本击败王朝先部后取得的有利形势也化为乌有,甚至在张煌言亲自统领的援兵的追击下顾此失彼的情况下,东岸人若是抓紧时机,当不至于一无所获。

    而说到清军火速抽调主力回援,不能不提一下如今金华、绍兴二府的形势。说起来,在几个月前数万清军浩荡南下进攻金华府,并首战大破王朝先部,进围浦江县城的时候,形势对他们是极为有利的。不过清军有些低估了东岸人的反应,也更是高估了己方的战斗力,他们安排的嵊县一带的万余兵马原本是以固守为主的,奈何其统兵官新嵊总兵刘景承受不了地方弹劾的压力,主动离开坚固的既设工事与东岸人野战,结果军大溃,刘景仅以身免,后入山剃发出家,连带着嵊县也被浙江新军第二师一鼓而克。

    嵊县既失,虞、会稽、余姚等县完全暴露在了东岸人的兵锋之下——尤其是余姚县最为危险,大量在前线与东岸军队对峙的清军有被截断后路的风险——杭州的佟国纲大惊失色,第一时间檄调金华府的清军交替掩护撤退,然后抽调精干之士到会稽山以东,堵截东岸大军的行动,掩护绍兴府北半部分的安全,然后再做他图。

    而敌前撤退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王朝先部刚刚被清军重创过,浦江围城战又死伤了不少精锐,这会能战之士不过六七千人罢了,但依然对归心似箭的清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再加这会张煌言奉鲁王之命率二万余人从温州府昼夜兼程赶来,清军面临的局面更是凶险了,这会他们不但让鲁王所部尽收金华府失地——清军攻来时义乌、东阳二县曾叛投清军,“喜迎王师”——甚至还反攻进了绍兴府,围困了诸暨县城,让清军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得不再度从杭州抽调部队南下绍兴,稳固当地局势。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东岸人自然有大把的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但可惜的是他们竟然还没开始做!不过现在才八月下旬,清军一部两三万人被调到了会稽山以东,正惊慌失措地抢占战略要点、修筑工事,准备拼死挡住臆想的东岸人的进攻——他们并不清楚东岸人的兵力,因为新嵊总兵万人如此干脆利落地败了,使得他们下意识地将自己摆在了守势,不敢轻动,于是这岂不正是东岸人的良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