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台地(九)-第2/3页





    “现在丘布特河水果的名声越来越多,那里栽培的果树(尤其是耐寒果树)所产果品质量之好,足以证明当地的生态条件是极为优越的,而芦荡河流域比起丘布特河来,只好不差,这一点我非常有信心!”叉腰站着的蔡华泽意气风发地说道,“有些果品,如甘甜**的红苹果,汁多香甜的海安梨,广获好评,以至于美名远扬,其罐头制品漂洋过海去到了南非、新库尔兰,成了本县的出口大宗。而除了耐寒水果外,还有葡萄、李、樱桃和核桃等其他产量很高、质量也很好的果树种植园,我们要将这种成功的经验移植到芦荡河流域来,将这里发展成另一片经济沃土。”

    但凡任何去过丘布特河绿洲的人,都不会对蔡华泽此刻的话产生任何异议。那里三大投资商兴建起了大片的专门化果树种植园生产水果,然后就近运至三家合资的果品加工厂内进行深加工。这种专门化农业和就地进行的农产品加工业的显著特征,是对农村土地加以适当的规划,土地一般属于个人,经规划(投资商兴建道路、灌溉水渠、防风林)以后,留出一定的面积种植水果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神作书吧物,产品通过三家果业公司与外界进行贸易。这样做最终提高了福利生活水平,促进一种令人满意的社会的形成,而凡此种种,皆有利于经济的持久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今天,在丘布特河沿岸规模不小的农业区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里的居民普遍生活水平不差,高档家具、皮衣、美酒、烟草、糖、肉类的消费量很高,一看就是不差钱的;此外,那边的土地也被规划得井井有条,神作书吧物受到精心管理,一条条灌溉沟渠之间,白杨树防风林栽种成行,整一副美不胜收的乡村田园美景。

    当然了,除水果业之外,当地最出名的当属海洋产业了。除海安港本身就是著名的渔港之外,当地数量极多的海狗、海象、海狮也是一笔极其巨大的财富,其毛皮柔软、名贵,极受市场的欢迎。当地一些妇女、小孩也会在近海捕捉飞禽,捕捞虾类和海蟹,打捞一种有特殊价值的海藻(就只有北巴塔哥尼亚沿海这一片有),海藻被送到海安港内的国营海产品加工厂内进行加工,然后制成琼脂这种金贵的商品出口到本土,获利极丰。

    丘布特河沿海能兴盛至此,蔡华泽不信条件更好芦荡河沿岸不能起来,怎么可能嘛!

    “芦荡河一带的土著清理过没有?”蔡华泽喊了一名军官过来,问道。他的手现在又有些痒了,真是很想再度披甲执刃,策马杀敌啊!

    芦荡河流域条件这么好,其实土人数量还是相当不少的,主要是特维尔切人——其实远远不止特维尔切这一个印第安民族,但东岸人实在懒得区分他们,只能笼统概括——其数量可能有万人上下的样子,如果不加以清理的话,那么对于开垦大业绝对是有害的,故蔡华泽刚才有了这么一问。

    “我们只清理到了宣武堡以西二十公里的地方,当时遇到了一些特维尔切部落,我们要求他们投降,交出自己的土地,但他们拒绝了。于是,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击破了两个部族,收降了千余人。长官,在那边修谷仓的就是这些人了,我们打算先利用一下这些劳动力,至于下一步怎么安排,还得看上面了,我估计最终还是出海前往河中或义成地区吧,德塞阿多河畔最新抓到的一批印第安人就是这么处理的。”军官是一位年轻的少尉,本土出身的二代,英姿勃发、自信满满。想想也是,敢带着两百多个山丹、布里亚特及流放而来的斯帕西骑兵就冲出去剿灭土著部落的,这自信心哪能不强呢?

    蔡华泽顺着年轻少尉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处隶属于国家储备粮库的中型谷仓正在修建着。修建用的材料是从本土拉来的(因为附近缺乏树木,即便有也不敢砍伐),砖头、石灰、水泥、砂石、木料堆放得比比皆是,千多名特维尔切人正与数百名刚果黑人一起,在监工的督促下,努力干着活。

    神作书吧为一家大型国有辛迪加企业,国家储备粮库在东岸各地都拥有大量的谷仓,以储存巨量的谷物,而这其实也是东岸共和国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难理解,神作书吧为一个农业产量不低的国家,不论其产品是用于国内消费还是提供出口,都必须拥有相应的布局合理的仓库。这些仓库在老定居点储存收上来的公粮,在新定居点则储存准备发下去的救济粮,有时也能临时储存一些腌肉、咸鱼、果蔬等等,非常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