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章:分配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雨水和闫解娣要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问题。去哪里?以后要干什么?怎么干?这是她们两个共同要面对的问题。一个京大的管理专业,一个外贸。显然闫解娣的就业面相对窄了一些,好处是他离开四九城的几率不大。何雨水的就业面相对宽一些,但分配到外地的可能性大一些。
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何雨柱这里希望她们的这个哥哥能给出点建议,能有帮助最好。
何雨柱建议闫解娣到外贸部门工作,未来这个国家对外的经贸往来日趋的频繁,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建议闫解娣上班以后也不能放弃外语,最好还能在一些小语种上有所突破,这样即使大的语种在职业上竞争激烈,而小语种上她也可以脱颖而出,未来的职业化是一个一专多能的人的空间。
给何雨水的建议是不仅衙门,而是选择一些企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有可能的话留校任教也是一种选择。不要和别人去竞争过于激烈的部门,比如这个部,那个委的以雨水的专业情况,也不过是因为学校的这块金子招牌,其实还需要从头开始。不如在企业里面边实践边提升的好,况且雨水以前是有工作的,这个经验是别的学生很少有的,以何雨柱的估算,如果现在雨水能到肉联厂说明一下自己还想回来工作,他相信明天雨水都能收到肉联厂给学校的商请函。这就是名牌效应。
何雨柱在前世做讲师的时候,也有学员经常问关于学生报考的问题,何雨柱给出的答案永远是“学校,学校,还是学校”专业的问题是第二位的,学校是关键。不在于你学什么专业,而在于你在什么学校读书。这里面是两个思维的问题,第一社会层面的就业思维,好的学校学生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几率是很大的,第二资源的问题,好学校拥有的资源是一般或地方性院校不能比拟的。第三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启功先生曾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名校所配备的师资是一般的学校不具备的,而他们的教学方法更是一般的讲师施展不出来的。大学四年什么叫成功,好的大学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让学生对未来有更多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普通的大学是通过固化知识的手段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说白了,好大学的学生不怕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他们能干。差的大学无论对口不对口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本身就是落后时代,落后于企业要求的。
两个人听从了何雨柱的建议,并且何雨柱承诺给与一定帮助。这才放心的离开,安心的开始和同学们的告别事宜。
同学四年一遭各奔东西,再回首不知他年他月他乡。
何雨水最后拿到的报到证是去冶炼厂的,这是一个以石油冶炼为主的企业,现在正在上马化纤厂,急需人才。化纤厂距离何雨水的家不是很远,为了职工上下班方便,还配有通勤车辆,雨水坐上通勤车也就是20分钟左右就到了工厂所在地,何雨水拿出报到证,对方直接把她带到了厂长的办公室。因为何雨水在上学之前也是干部待遇,有工作经验,所以在化纤厂报道后,安排职位直接就是劳资科科长。厂长希望他的到来能够给化纤厂在招募优秀人才上面打开局面。
劳资科就是后世的人力资源部的一部分工作能,何雨水到了岗位以后就进行了精细化的划分,把劳资科按照人力资源的模块,进行了分工。
(1)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起点,主要通过规划帮助组织预测预计未来的人员需求数量及基本素质构成。
(2)招聘与配置,以人力资源规划为输入之一,相当于组织的血液,为组织提供营养,解决组织人员配置、人岗匹配的问题。
(3)培训与开发,其主题是“育人”。
(4)绩效管理,是六大模块的核心,是其他各模块的主要输入,主旨在于帮助人、提高人,解决组织如何用人的问题。
(5)薪酬福利,旨在激励人,解决企业留人的问题。
(6)劳动关系管理,旨在管理人、裁人,帮助企业形成合理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循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