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27章-第4/4页
卫溱抬头望去,这才看到讲台上站着的人,竟然是秦朝之。
“秦大哥?”
青年乍然见到她,脸上掠过一丝局促,面色发红,原地定了定神,才抬步朝她走过来。
“卫姑娘。”
“秦大哥,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来学堂啦?”
他解释道:“那日你没来,孩子们不知出了什么事,一直在里边等,我碰巧经过,问了缘由后怕他们坐不住,便暂时留下给他们讲了些书,后来才有人来通传你病了的消息。”
原来那日秦朝之替她代了课,后来得知她感染风寒,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教书,又怕孩子们等得焦急,便隔日抽空来祠堂这边充当起代课夫子的职责。都是开蒙阶段的孩子,学习的内容对一个即将参加科考会试的举子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他很快就接上了卫溱课堂的进度,孩子们也顺势改口称呼他为秦夫子。
“原来是这样,”她恍然,“真是多谢秦大哥了。”
“不必谢我。”
正好课间时分,孩子们自去休息玩闹了,秦朝之和卫溱走到外头说话。
“不必道谢,卫姑娘做的是造福村子之事,利他之善事,我心里一直十分敬佩。”他温声道。
“况且,”他轻轻笑了下,笑容衬得清秀的面庞显出几分明朗,“这几日,我得幸有了一番新的体验,原来将所学授于他人竟比自己研习学问更令人感到满足。以往我只会独自一人深居苦读,初时遇到疑难困惑尚有解谜的热情,到了后来却像是习以为常,虽不会觉枯燥,却也无更多感受,就如同每日吃饭喝水一般寻常。我知晓自己读书进考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有机会为百姓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可具体要做些什么、如何做,心里却是尚未有构画的。”
卫溱记起那时问他读书的缘由,他说为了让世上少一个可怜人,尤记得当时听到答案时,自己心中的震动。
青年仰头望着高处的银杏叶,徐徐道:“直到那日他们捧着帖文问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是何义,我将释义告诉他们后,看到他们嘴里喃喃复诵,年幼的脸上洋溢着领悟的喜悦,就像是拨开浓雾弥漫的黑夜看到了光亮一般,那一刻,我竟然再次感受到了第一次解开文章难句时,那种充斥脑内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那种感觉,”他抬起右手,轻轻搭上自己的左胸,“——足以令人心口发热。”
秦朝之说完颔首凝望她,卫溱在他眼里看到了煜煜光芒。
“卫姑娘,我想我能理解你了。”
卫溱闻言含笑,“那么,秦大哥是想好日后之路了?”
秦朝之无言俄顷,而后缓缓勾起唇角——
“教之道,贵以专。”
两人相视而笑。
“卫姑娘,我日后还能来祠堂吗?”
“欢迎至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