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5章



林嫂说的那个地方是村里一座无人使用的祠堂。据说这祠堂是许多年前在此地经商的一位富户人家建的,后来那户人家的儿子科举中第,在都城谋了官,举家搬迁至永安去了,这座家祠便空置了下来。想来朱门绣户宅邸甚多,早已忘了自家在这边陲小村庄还有一座小小祠堂。

        卫溱随林嫂去实地踩点,祠堂在村西,离溪畔不远,是个较简单的二进院落,穿过正院便来到堂屋,堂屋北边墙面供放着一尊两人高的大佛,佛像上头悬置一牌匾,上书“德善堂”。因为前屋主搬家把东西都带走了,堂屋显得较为空旷,角落里只有几把带灰的木头椅子,一张方形桌,以及东南角摆着的一张红木案台,除此之外便没了。

        不过家具这些倒可以日后添置,不是大问题。卫溱前前后后到处探视了一圈,环视上下,发现祠堂虽长久无人使用,却也没落得太破旧,门窗依旧完好,只是许多地方积了灰。林嫂说偶尔有借村道路过的旅人会进来歇歇脚,村里的孩童玩捉迷藏时也会有些好动能跑的躲来这里藏身,因此祠堂里不算毫无人气。

        卫溱听罢惊喜连连,如此说来,这倒是一个极好的教书地点。离村屋不远,孩子们过来不必费脚程;来往有人经过,不会太荒凉;堂屋上下封顶,四面有窗有墙,夏可开窗,冬可烧炭,冬暖夏凉;且室内宽阔敞亮,就算再加进来好些人都没问题。

        打定主意,卫溱简直想迫不及待开始她的周末小学堂。

        不过在那之前还有好些事情需要完成,得徐徐计划好,一步一步来。

        卫溱要回村教课的消息不一会儿便传遍了整个岙溪村,虽说只能每七日一次,却也足够让孩子们兴奋了。

        卫溱授课不收束脩,来上课的孩子们家里便自发地筹集些必备物资,如桌椅水盆之类,只是书本笔墨这些他们却是提供不起了,本就是稀贵之物,家家户户从事农耕,日常也不会采购这些读书人的东西。好在目前卫溱授课主要以口述为主,暂时不需要大量笔墨纸砚,但日后终归要用到,早晚还是得备一些。

        她现在在大将军府领的月俸每月有三两银子,高门阔绰,逢年过节或是府里有喜事还会给下头的人打赏些赏钱。卫溱吃住在府里,除了些日常个人用品采买也没有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这两个多月下来倒是攒下了些银钱。她可以用这些钱购置前期教课需要的物材,至于日后需要的,便日后再说吧。

        卫溱再一次来到广书斋。

        习惯性抬头望去,发现店牌上的斋字竟然被修好了,原本垂下来的半个“而”如今规规矩矩地牢牢钉在该在的地方,纹丝不动。

        她惊讶一瞬,抬起步子跨入。

        老板还是老样子,一副标志性八字须,两边须尾微微翘起,倚坐在案后看书,卫溱觑了一眼,发现他衣衫看上去要比前几次整洁了许多。

        瞧见卫溱,他熟稔道:“找什么?”

        “您这儿有笔墨纸砚吗?”

        “要多少?”

        想了想,“先来二十套吧。”

        老板闻言诧异望向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