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八门遁甲与罗摩内功-第3/3页
第六个脉轮是额轮,又称眉心轮、宽恕轮,此轮位于眉心正中央、脑的中心,有时亦称为第三眼,颜色是白色,有二块花瓣。照顾着人体的松果腺和脑下垂体。
第七个脉轮是顶轮,又称大乐轮、自觉轮,此轮围绕头顶,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掌管着大脑顶部边缘系统的一千条神经线,因此古人用一千瓣的莲花来代表它。
而在七轮之上还有一轮名为梵穴,或者说,若是不算没有固定位置的腹轮,梵穴轮才是真正的第七轮。它位于人体脑顶之上,超越了生物学及心理学的范畴,功能只能用哲学和灵性的语言来描述。前六轮都在人体之中,这第七轮,却在人体之外。在顶轮处四指之外的上方,离开了头顶,就是梵穴轮的地方。
当练就梵穴轮,修行者境界便是达到了一个圆满,境界上超越了【自觉】,可以【觉他】,即点悟他人,在梵语中可称“觉悟者”,便是我们俗称的“佛”。相传,佛祖释迦当年便是在菩提树下感悟天地大道,七日间贯通三脉七轮,成为世间第一个觉悟者,被人尊称佛祖。
明白了三脉七轮的修行方法,再看《罗摩内功》,当知这门内功的修炼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普通人用的,从最下面的海底轮开始,由下向上,通腹轮、脐轮,渡幻海,通心轮、喉轮、额轮、顶轮,最终通梵穴,达致“梵我合一”。这种方法优势是对资质没有太高的要求,缺点是需修行日久才能有成,可能寿命尽了连【自觉】境界都未成就。
二种是给那些天性聪慧的人用的,乃是从神秘的梵穴轮开始修炼,从上到下,依次贯通七轮。这种方法需要修行的时间就很短了,因为贯通梵穴轮后,便可达成类似先天境界中“天人合一”的效果,可从冥冥虚空中汲取能量反哺自身,大大缩短修炼时间。只是这种方法需要的资质非常高,非天生心灵纯净者不可修习,可以说百万中都未必有一人能符合此修行标准,但修成后便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生残补缺不过其中之一。
这样看,罗摩祖师估计用的就是第二种修炼方法练成的这门内功。罗摩祖师虽不是天生心灵纯净者,但后天修佛达致极高的境界,心灵逆返先天,犹如赤子。而看其行为,其发大宏愿自愿净身入宫传法,可见境界已达【觉他】之境,近乎佛我同在,自可直接贯通梵穴,吸收冥冥虚空中之大力补全自身。
另外说句题外话,当前世雷彬得知《罗摩内功》的正确修行方法,不由得感觉转轮王真的很可怜。因为对他来说,《罗摩内功》根本就是个画饼,两种修炼方法他都用不了——他满心贪欲、野心勃勃,自然不是心灵纯净之人,而且他本就是残缺无根之人,海底轮不全,第一种普通人能用的修炼方法他都用不了……
这样一看,前世让转轮王心怀遗憾的死去还是件对他仁慈的好事,不然让他知道真相的话——估计他能直接气死!
真应了一路话:冥冥中自有定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