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第一百零一章 奇妙的智慧-第3/7页
光凭那所焕然一新的学校,姜南柯就非常信任金子琳的能力,对方出于什么目的不谈,事儿办得很好,这是可以肯定的。为此,她给钱给的也很心甘情愿。
在金子琳跟姜南柯说,她想要再度创建一所这样的学校时,姜南柯也是支持的。
但朴鸿朗和金婷秀极其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做慈善没问题,但不能花钱让别人摘桃子啊,那不成冤大头了吗!
为了让新认识的老板相信,自己也不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金婷秀给了姜南柯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厚达上百页,姜南柯光是捧着‘报告书’头都疼。
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对比了两家慈善学校的投资和产出比。投资不谈,所谓的产出比是指收容学生的数量。
一家就是姜南柯投资的那个能作为全国典型安利展现的政绩学校,里面什么都好,最好的设施,极高的日常生活待遇和全员海归身份的老师等等,都让这所学校名副其实,就是国内最好的。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所学校的投资成本也远远高于普通私立学校。
请注意,是普通、私立,高校。这所学校投资金额对标的都不是慈善学校。
第二家就是光州市政府联合教会一起筹建的慈善学校,这所学校就很一般,但这所学校所收容的学生是前者的倍。而后者的投资是前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每年两所学校拿到的政府补助,同样是后者更多。
这样的对比数据让姜南柯有点纠结,金婷秀的话更是说得她想叹气。
“金子琳xi是政客,她做事必然是有目的,有自己想要达成的规划,我可以理解,我想您也可以理解。但是她为了自己的政绩,打着做慈善的名义,用本来能照顾到一万个甚至更多孩子的钱,只收容了千不到的孩子。我不是要说她贪了您的钱,我想她也不必如此,可她花出去的钱真的物尽其用了吗?未必吧?”
“我觉得我有义务,在您还打算持续投入这个产业做慈善时,跟对方见一面。或许我们可以沟通一下,如果有些话您不方便同她说的话。”
姜南柯....“我其实不是圣人,我只能照顾到我所能看见的,那所学校也....好吧,你跟我一起去。”
本来只是姜南柯、金婷秀和金子琳的人见面,朴鸿朗不知道从哪听说她们人要见面,打电话给姜南柯说我也要去。姜南柯已经佛了,也不差多他一个,那就见呗。
四个人的见面,初期看起来非常友好,聊着聊着,另外人说话就开始夹枪带棒。
姜南柯?她是个听众。
这个人看似是两份立场,实际上是方立场。朴鸿朗游走于两边,一方面他和金子琳未来可能合作,还是大项目,天然的利益同盟。但金婷秀代表的是姜南柯的利益,朴鸿朗的核心利益也是姜南柯的利益,双方也是利益同盟。
这就导致在两位女士你来我往的争执资金流向问题时,朴鸿朗左右横跳,跟个墙头草一样,一会儿支持这个,一会儿支持那个。而两位女士都需要有人支持自己的观点好忽悠....说服姜南柯,进而双方也都处在,即拉拢也嫌弃朴鸿朗的立场,总之很是复杂。
作为听众,姜南柯也算个墙头草,虽然她不开口,就任由两位女士辩论,但她听谁说的都觉得有道理,立场左右摇摆,也没个定性。
金婷秀攻击金子琳的点确实站得住脚,老板的目的是做慈善,还是不图名利纯粹的善心,那同样的钱就更应该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为了面子工程搞本末倒置。关键是,这事儿对姜南柯一点好处都没有!
金子琳的观点也是很坚-挺的,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学校可不止是面子工程,这是一个范本一个标杆,更是政府需要维持的政绩。有那所学校在,政府愿意给资金,有名的富人愿意捐助更有名气的学校,这些都能在未来达成学校自负盈亏。
要知道慈善是个无底洞,不能纯靠某人的善心去维持。姜南柯是有钱,可她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且不说让她一直不停的投入,她是否撑得住,就算可以,学校能独立运营,那她的钱就可以再建一所这样的学校,有什么不好呢?这才是利益最大化,小孩子不要只顾眼前,眼光要放长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