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刘邦要跑路



 刘邦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去时活生生的两个人,回来时却变成了两碗香气扑鼻的肉羹。

 “郦公......”

 “陆公......”

 望着下面端着肉羹的士卒,刘邦脸色无比阴沉,他徒劳地呼唤了两声,可是已经被做成肉羹的郦食其和陆贾自然应不了声,唯独一旁的张良叹了一口气,走上前来低声道:“沛公,这是秦军下的战书啊!”

 “没错,这就是战书。”

 一旁的陈恢脸色也有些难看,若非郦食其争功,被做成肉羹的恐怕就变成他了。如今见到这两碗肉羹,自然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沛公,秦军如此有持无恐,恐怕已经在武关做足了准备,否则断然不会做出如此激怒我等之举动。至于他们为何忽然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咸阳发生了变故。”

 在场都是聪明人,仅仅三言两语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原本郦食其前去武关说降,并不算什么高风险的事情,毕竟原来镇守武关的秦将跟他们之前早已经达成默契,就算不投降也不会为难郦食其等人,不会将事情做的那么绝。

 可是现如今却不一样,武关守将换成了司马欣,又得到了于果的嘱托,再加上立功心切,自然也就不管不顾,故意前来挑衅。

 刘邦也很快就想明白了过来,他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十分冷静地询问道:“拿不下武关,咱们接下来该去哪里?”

 张良脸上带着几分笑意,他认为刘邦能成大事,正是靠着每逢大事有静气的本事,否则也不可能带着一股数千人的残军厮杀到今天。

 他沉声道:“沛公,咱们如今首先要派人混进咸阳,弄清楚这段时间以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好做下一步决定。如今不妨先在南阳郡稍作停留,休养生息,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再决定也不迟。”

 陈恢也建议道:“沛公不妨给项羽修书一封,言明厉害关系,不妨暂时屈就一番,让项羽早日前来函谷关同秦军决战。”

 刘邦点了点头,脸上神情也彻底恢复如初,他常常叹了一口气,“就这么办吧。来人,将郦公和陆公拿下去好生安葬,我要在全军面前,为二人洒酒致祭!”

 .......

 武关。

 “启禀大将军,刘邦大军并未前来进攻.......反而正在拔营,似乎要撤走了。”

 听到探子的禀告,司马欣顿时眉头皱起,不应该啊!

 寻常人见到如此挑衅,难道不该一怒拔剑吗?

 刘邦作为叛军首领之一,居然能忍受如此奇耻大辱,不仅不来进攻,反而选择后撤,这简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速速再去打探,看看刘邦到底想往哪里跑!”

 司马欣当即下令再探,他沉吟了许久之后,望向一旁的王威,道:“王将军,你以为刘邦如此决断,到底是揣着什么心思?”

 他心里已经想着乘机追击,只是苦于皇帝禁止出兵的命令,这才不得不试探一下王威的想法。

 王威脸上依然没有什么表情,他沉声道:“末将先前已经得到陛下命令,打仗将军一言而决,在下只要守住武关即可。”

 这番话的意思十分明显,你想出去浪,没关系,只能带五万羽卫军前去,剩下的一万五千中尉军得留下守住武关。

 司马欣心中一喜,只是面上没有表现出分毫,他沉声道:“武关非同寻常,绝不能有失,中尉军本将一人不动,全由王将军做主。”

 既然中尉军我不动,那羽卫军去哪里,你也不能管。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司马欣通过探子的回报,也终于确定了刘邦大军的行踪,他们已经从析县撤回了宛城,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连武关看都没看一眼。

 宛城不同于析县,自春秋时期楚国就在此地设置城池,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发展,不仅拥有高耸的城墙,还有护城河、城河桥,属于真正易守难攻的坚城。

 当初刘邦攻入南阳后,面对宛城也生不出强攻的想法,直接带着兵朝着西边走,等过了宛城数十里后,张良这才苦劝刘邦一定要拿下宛城,否则将来有可能会被秦军前后夹击,而刘邦这才选择围宛城,迫使南阳郡守投降。

 司马欣得知刘邦撤回宛城后,他便立刻下令出兵,便率领部下校尉重新夺回了析县,除了少量留守的士卒以外,便带着其余大军朝着宛城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