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创新科举制



改革永远都要符合脚步,  卖的步子太大,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前世改革失败便已经给司马佑安敲响了警钟。

        对于急需求稳的大立朝而言,  现代的考公方式无疑是不合适的,但是离离口中的科举制度却是可以参考的。

        在原本打算施行的考核制基础上,司马佑安增添了策论一考,且变更了方式,一共三试,乡县试、州试、都试。

        都试之后去掉了面见陛下一环节,  如离离所说的状元、榜眼之类也完全不必要,司马冉泽没有耐心去见学子们。

        因岁末革职了一批官员,正需新鲜血液注入,  照以往按照九品中正制举荐方式,世家们会塞进家族中人,是以,本次科考举行时间紧凑。

        自在书院中传出消息说要举行科举考试,  学子们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四书五经背了一轮又一轮,  策论写了一篇又一篇,  无人知道考核标准是什么,所有人摸着石头过河,  反而更能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在众人紧张的等待朝廷通知科考之时,  世家自然是要反对的,  但他们刚刚开了个头,  司马冉泽便轻哼一声道:“孤的决定不需要尔等反驳,  尔等若是不喜,  可以辞官,会有人喜欢孤的主意的。”

        当众打脸世家,自然要给个甜枣,由国师提议再合适不过,朝中四品以上大臣,可有一个进入博晋书院的子嗣名额,在博晋书院考核合格后,可直接授官。

        博晋书院自此更名为国子监,暂且由国师负责。

        新年过,圣旨下,全新修订《大立法》,废九品中正制,创科举考试,不管是寒门学子还是世家之子,全部要通过科考进入朝堂,一条通天路铺在众人脚下,全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机会了。

        想要最后到洛阳参加都试,便要先过乡县试,以祖籍划分,你的祖籍在哪,你便要去哪考试,所有书院学子纷纷动身,便是那无缘可以进国子监的世家子,也只能坐着马车晃晃悠悠回到族地参加考试。

        各地百姓也非常欢迎学子们,朝廷有令,科考过了的官员们,都是要回族地任命三年的,他们热情以待,只盼着这一点讨好能在未来换来更大的收益。

        京口县的二十一云斋则免费给前来参考的学子住宿,只要你拿出书院的木牌,便可一直住到考前,更引得在京口的学子感恩。

        乡县试更为注重基础,从四书五经中挑出考题,让众人默写、搭句,这不管对于从书院出身的寒门学子,还是有先生在家教导的世家之子都是非常容易通过的。

        乡县试一过,便是州试,州试只需去当地州府考试便可,给了学子半个月的动身时间,州试便要开始了。

        州府从没有来过这么多读书人,客栈悉数住满,许多家中有空房的人家也纷纷将房子租了出去,便连书肆也趁机又卖了一波朝廷邸报,带动了新的经济。

        此次考试,更为重视算学,身为一个要任命的官员,怎能不懂算学,日后如何管理府衙、官邸?百姓税收怎么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